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為協助新住民家庭增進親子與伴侶間的溝通,建立更緊密的情感連結,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8月16日與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攜手舉辦「親職溝通」衛教講座,特別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帶領新住民家庭認識「表達關心卻被嫌煩」的溝通盲點,活動中透過互動練習與香氛手作,引導新住民家庭成員學習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與家人對話,共有11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

家庭衝突常源於誤會,而溝通方式是關鍵。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以日常生活中簡單易懂的實例,帶領學員練習「我訊息」表達法、傾聽技巧及感受回應,幫助大家掌握語氣、時機與表達方式對溝通的影響,有學員分享:「我常因太擔心孩子而不停的叮嚀,結果讓他覺得煩,今天學到用不同的方式說關心,才能當個不煩人的家長!」


衛生局局長張賢政表示,語言與文化差異,常讓新住民朋友在家庭溝通上面臨更多挑戰,但只要學會適當的表達方式與情緒調適技巧,就能改善互動、拉近距離。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的心理健康的宣導,打造友善、有愛的家庭支持網絡。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或人際問題等情況,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致電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2456-6185,由專業人員提供服務。此外,本市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45歲的市民朋友每人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請市民朋友可以多加利用,相關資訊可至本市衛生局網站查詢(https://www.klchb.klcg.gov.tw/)。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讓關心不再變成誤會 新住民家庭溝通有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