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米其林指南台灣版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本次評選範圍涵蓋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全台共有53間餐廳獲得星級肯定,但僅台北、台中、高雄三市餐廳成功入榜。台南雖連續4年無餐廳摘星,仍有30間店家獲得必比登推介。
台北市表現最為亮眼,其中中山區以19家餐廳入榜居冠,大安區9家、松山區6家緊追在後。若以商圈計算,大直內湖地區以8家餐廳拿下全台之最,東區商圈則有6家進榜,展現北市餐飲業的核心實力。
對於台南連續4年無餐廳摘星的結果,當地民眾反應相當冷淡。臉書粉專「台南式 Tainan Style」分享評選結果時表示:「名單公布歸公布,台南人從來就沒在岔曉(理睬)什麼米其林或別人的名單的。」許多台南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認同,如「台南人就是主打一個我們覺得好吃就好」、「好吃的店,無需用星星襯托」、「還是那句老話,台南不需要米其林」等。
然而,「台南式 Tainan Style」粉專也透露,台南其實有一些較為精緻的餐廳正在積極爭取米其林認證。雖然目前仍有一段距離,但未來應該會有機會。粉專表示:「雖然說米其林評比只是一個指標,有沒有得到也不見得真的能夠代表什麼,但期待不久的將來,台南除了小吃讓人稱羨外,也有更多精緻餐飲可以提供消費者選擇,相互良性競爭,讓餐飲環境更加提升。」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對今年的米其林指南評選結果進行了分析。她指出,米其林的審美體系已經完全穩固,近幾年新進榜與升星的餐廳有一套可依循的法則。例如,具有海外星級餐廳背景的餐廳更容易獲得認可,高規格投資、精美奢華的Fine Dining形式已成為摘星法則。此外,「中菜西吃」和「台灣味的西菜」也是摘星的保障。葉怡蘭也觀察到,法國料理和日本料理在星榜上獨大,且台北市仍然是摘星餐廳的集中地。
美食家Liz(高琹雯)則認為,米其林在台灣授星相對大方,今年一星新增了8間餐廳,且有60%的新星餐廳是在過去18個月內開幕的。這顯示米其林緊跟台灣餐飲界的變化。然而,Liz也擔憂星級餐廳數量增加可能導致競爭更為激烈。
整體而言,2025年米其林指南台灣版的評選結果反映了台灣餐飲業的發展趨勢和地域特色。雖然台南未能摘星,但其獨特的小吃文化和在地人對美食的自信,仍然是台灣美食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台南餐飲業如何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也能在精緻餐飲領域有所突破,將是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