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30歲養生男「一個小症狀」竟驚見大腸息肉!醫警告:恐癌變

近期一則令人震驚的醫療案例引起廣泛關注。一名30歲年輕男子,平日生活作息規律,不抽菸、不喝酒,也不愛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可謂是標準的養生族。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健康的年輕人,因為近來排便習慣改變,決定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竟然發現了一顆接近1公分的大腸息肉。

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在其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個案例。他表示,這名年輕患者之所以決定做檢查,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輕同事最近被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出現了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檢查結果顯示,男子大腸中有一顆接近1公分的息肉,如果再延遲幾年,癌變的機率將大大增加。所幸及早發現並切除,避免了未來可能的癌變風險。

張醫師強調,即使不菸不酒、飲食健康,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等原因而有息肉或大腸癌。因此,年輕族群若有任何症狀,務必提早進行篩檢。他特別提醒,不論年齡,若出現排便頻率改變、糞便變細、便血、腹痛等情況,都應盡早檢查。

根據統計,台灣人年滿40歲後,息肉發生率會逐年上升。國民健康署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應定期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必要時安排大腸鏡。然而,張醫師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雖然是第一線篩檢方法,但並非100%準確。它可能會漏掉未出血的息肉或早期癌症,因此若有症狀或高風險因素,不能只依賴潛血檢查。

大腸鏡被認為是最直接且精確的預防方式。國民健康署建議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呈陽性,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張醫師最後強調,生活健康並不等於零風險。即使沒有抽菸、喝酒、吃高油高糖,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或其他環境因素而罹患息肉或大腸癌。因此,保持警惕、定期檢查和及時就醫仍然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

 

Related Posts

1 of 3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