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72歲洗腎伯心臟瓣膜再狹窄 「瓣中瓣」手術助重獲新生

tu1
亞大醫院心臟內外科團隊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72歲王伯伯四年前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植入人工瓣膜;不料長年洗腎導致血管嚴重鈣化,近來胸悶、喘促加劇,連走到巷口都感到吃力。經評估後,醫療團隊決定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在原有狹窄位置直接再置入新瓣膜,也就是所謂的「瓣中瓣」,歷時一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三天後即出院,讓患者「心」境重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傳統開心手術需開胸切口,切除病變瓣膜再縫上人工瓣膜,恢復期較長;相較之下,TAVI屬微創手術,透過股動脈、胸部或頸部導管將新瓣膜送入心臟取代舊瓣膜,傷口小、恢復快,特別適合高齡、體弱或無法再開胸的病人。雖然手術費用上百萬元,但若符合健保規範即可申請補助,降低負擔。

tu2
醫療團隊植入網狀記憶金屬生物瓣膜,取代病變瓣膜。圖:亞大醫院提供

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指出,王伯伯除洗腎外,還合併糖尿病、心律不整(曾植入心臟節律器)等多重疾病,二度開胸風險極高,因此團隊選擇TAVI「瓣中瓣」策略。雖然手術難度更高,但在高階影像導航輔助下,新瓣膜順利釋放撐開舊瓣膜葉片,恢復正常血流。

醫師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心臟老化疾病之一,瓣膜就像心臟的「單向門」,一旦鈣化或無法正常開合,血液流出受阻,長期下來易導致心臟肥厚、衰竭。典型症狀包括胸悶、氣促、頭暈甚至昏厥,常被誤認為冠心症。三高族群、長期抽菸或肥胖者為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不適應及早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這篇文章 72歲洗腎伯心臟瓣膜再狹窄 「瓣中瓣」手術助重獲新生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3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