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為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在戰時與災時的緊急應變能力,花蓮縣衛生局統籌所屬衛生所民防醫療中隊,今年分三梯次完成民防訓練。此次創新訓練結合「急救站實作演練」及「協調中心運作」,成功串連花蓮13鄉鎮的基層醫療網絡,深化在地災害應變能量,並完成整體災難醫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展現花蓮在全國的領先作為。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花蓮地處災害易發區,且與外縣市距離遙遠,無論是地震、風災或突發大型事故,醫療體系自救應變與持續運作格外關鍵。過去7年衛生局系統性建立花蓮DMAT隊伍與分級應變機制,也在各項大型災害中發揮及時搶救生命的功能。今年更配合中央「韌性國家」政策,將民防醫療中隊人力與急救站運作結合,13鄉鎮市衛生所共有182名參訓,其中包含26名主管參訓參與率100%。課程較過往增加外傷與燒燙傷處置、止血、呼吸道維持、通訊設備運用等分組操作課程,運用小班制、手把手、實際操作教學方式加強學員印象。訓練前後以問卷方式調查學員對課程的了解與吸收,結果顯示:主管領導力提升36.3%,學員整體專業認知率提升17.6%,成效相當顯著。
朱局長指出,在花蓮各衛生所平日為地方重要的醫療、公衛據點,提供民眾預防保健和醫療;在戰時、災時則轉換為「急救站」功能,為民眾提供基礎救護、檢傷、初步醫療處置與後送。


「平時轉戰時」的功能,需要仰賴扎實的訓練。今年民防訓練更為貼近實務,除涵蓋止血與外傷、休克快速評估處置等內容,也第一次將「協調中心」這項課程納入民防訓練。「協調中心」是特搜隊在大型搜救中常見的功能編制,用意在收集災害現場資訊與需求,並且協調各方資源有效進駐,能夠在壓力下做出快速決策與協調,是學員口中「燒腦」的訓練,考驗溝通、思考與團隊分工運作能力。所有訓練都透過分組情境模擬方式,讓參訓學員實際演練,並做課後分組討論。
這篇文章 花蓮縣衛生局各鄉鎮市納入急救站訓練打造全國唯一完整民防醫療網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