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社群平台分享了一則令人震驚的醫療案例。一名60歲婦人因長期咳嗽與胸悶不適前往醫院就診,接受胸腔電腦斷層檢查後,醫生赫然發現其肺部布滿了數十顆「毛玻璃狀」結節,畫面宛如「滿天星」般密布。
經過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該婦人長年從事製鞋相關工作,長期暴露在含甲苯等有機溶劑的環境中。婦人表示,每逢上班就會出現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蘇醫師指出,這類與職業暴露相關的肺部異常並不少見,但往往容易被忽略。
甲苯是一種常見於工業製程中的有機溶劑,廣泛應用於油漆、膠水、印刷、橡膠製品及汽油添加劑等產業。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雖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尚未將甲苯列為明確致癌物,但長期吸入仍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研究顯示,暴露於低至中等濃度甲苯環境者,可能會出現疲倦、虛弱、頭暈、記憶力衰退、噁心及食慾不振等症狀。若長期高濃度接觸,甚至有導致永久性腦部損傷的風險。此外,動物實驗也顯示,反覆高濃度吸入甲苯可能引起肝臟、腎臟與肺部的傷害,包括呼吸道發炎與組織退化。
針對該婦人的情況,蘇醫師目前採用N-乙醯半胱氨酸(NAC)進行改善治療。然而,他強調最好的方法是盡快脫離這樣的工作環境。如果不得已必須在類似環境工作,蘇醫師建議,要避免有機溶劑造成傷害,只有戴防毒面罩才能有效阻擋。他特別提醒,一般口罩無法有效過濾有機溶劑中的有害成分,僅有配備活性碳濾罐的防毒面罩才能達到阻擋效果。
專家提醒,在工作環境中預防甲苯中毒,除了改善通風系統外,還應配戴耐有機溶劑的手套(如丁腈手套)、防護眼鏡與防護衣。此外,應定期量測工作場所中甲苯濃度,確認是否超過法規容許值。
這起案例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呼籲相關單位應加強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保障勞工健康權益。同時也提醒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者,要提高警覺,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及時發現潛在的職業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