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桃園推動傳統市場升級 張市長:打造兼具民生與城市價值重要據點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0)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經發局「市場新風貌:本市傳統市場現況與活化提升」專題報告後表示,傳統市場轉型已是必然趨勢,市府將依市場條件與經營狀況分級改善,轉型過程勢必對攤商與居民造成影響,因此須透過多元管道廣納意見,作為持續調整依據,讓傳統市場成為兼具民生功能與城市價值的重要據點。

張市長指出,目前桃園共有39處公有市場用地,其中25處已開闢,尚有14處未開闢。由於市場用地珍貴,市府將全面檢討其最佳利用方式,未來將依地方需求與城市發展方向,評估導入其他功能,確保土地效益最大化。

副市長王明鉅表示,傳統市場長期承載民生需求,但因經營困難、外攤林立,易衍生環境髒亂與交通問題,市府將持續引導升級,提升市場整體服務品質。

王副市長進一步指出,市府將協助攤商調整經營方式,導入新式管理與服務模式,引導民眾改變消費習慣,推動市場朝現代化、衛生化方向發展。同時,部分老舊市場將逐步退場,原有用地將重新規劃與活化再利用,創造更高都市價值。至於重劃區及整開區的市場用地,也將加速整體規劃與開發,避免閒置,帶動地方發展並產生正面效益。

經發局長張誠表示,市府推動攤位改造,聚焦商品品質與包裝提升、電子支付普及及發展網路商店三大面向。其中,新永和市場已有近四分之一攤商獲經濟部「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肯定,日月香肉鬆與仙草丘兩家更獲評五星級,展現市場轉型成果,不僅提升品牌價值,也為傳統市場注入新活力。

經發局指出,傳統市場雖具在地特色、商品多樣與價格實惠等優勢,但因設施老舊、環境不佳、經營模式落後及數位化不足,吸引力逐漸下降。市府自112年成立市場管理會報,由王副市長主持,跨局處推動消防安全、交通秩序及周邊環境改善,並辦理市場硬體更新、外牆意象、排水及廁所整建,全面提升購物環境。

經發局進一步指出,新明市場自113年8月5日起推動「新明市場周邊(明德路)市容景觀與交通改善計畫」,並透過不定期聯合稽查維持成果。因建物存在結構安全疑慮,市府規劃採「先建後拆、原地安置」方式重建,並於廣明二停車場設置中繼商場安置攤商,同步推動周邊景觀與交通改善,帶動市場轉型與區域再生。忠貞市場則正辦理土地開發促參規劃,並於114年6月舉行公聽會,目前持續進行訪商,未來將透過都市更新或複合式開發,導入社福設施、文創及青創機能,促進市場再造與區域發展。

經發局強調,市府未來將以「重塑吸引力、活化空間、推動數位轉型、建立攤位汰換機制、建構永續市場」為願景,並以「固本強基、優化體驗」、「經營輔導、推廣行銷」、「土地活化、價值轉型」為策略,結合行銷推廣與數位支付應用,打造現代化、親民化、永續化的市場新風貌。

這篇文章 桃園推動傳統市場升級 張市長:打造兼具民生與城市價值重要據點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Related Posts

1 of 3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