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高科大參加亞太永續博覽會展 7成果獲3獎展現永續實踐成果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由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11)日起一連三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辦2025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並且頒發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2025 APSAA & TSAA)。今年會展主題為「邁向變革的力量 Charge Towards Change」,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由永續處策畫參展,以「跨域融合、共創永續」為核心,結合ESG三大面向,展出涵蓋科技創新、地方創生與綠色轉型的多項成果,展現大學落實SDGs的行動力,現場展出7件精選成果,並且在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分別有二支校內計畫獲獎。

高科大校長楊慶煜指出,高科大由三校合併而成,本身就是資源整合與共好發展的永續承諾。學校以「以永續為核心、以人才為本」為辦學理念,透過跨域整合、產學合作與全球連結,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以教育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今年展出亮點涵蓋循環經濟、社會韌性、智慧海洋、低碳製造與綠色能源教育,呈現高科大從在地實踐到國際連結的全方位行動力。高科大副校長兼永續長郭俊賢進一步表示,本次參展特別強調將課堂教學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展出團隊涵蓋學生設計實作、地方創生與在地技術合作,體現「做中學、學中創」的教育精神,且展出成果當中即含括了5件專利,展現高科大從真實問題出發、回應在地需求也實踐科技創新的永續能量。

今年參展成果中有一件學生設計作品「ANABIOSIS DROP」,由高科大工業設計系學生林翊文設計,受土耳其地震新聞啟發,將創新設計轉化為社會貢獻,可有效提升緊急庇護效率,在2025年贏得金點新秀設計獎(產品設計類)。另外,有落實漁業資源永續利用的「定置網創新技術」,由漁業科技與管理系教授劉仁銘帶領學生開發,擁有1件專利;以及可彌補偏鄉醫療資源落差的可攜式X光檢測設備,是由半導體工程系助理教授陳玉鴻及學生合作開發的鈦礦X光感測器,相對於傳統製程更加節能,掌握了4項專利。

其他還有下世代載具的開發應用,包括高科大獨立發展的無人船技術,由海洋科技發展處整合校內各領域專業打造「無人智慧船舶向陽號(Shine)」,採用AI導航與電動推進,為智慧海洋監測開創新局;以及應用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的新能源車技術,高科大所羅門燃料電池車隊(Solomon Fuel Cell Vehicle Team)上個月(8月)甫於德國H2GP 世界總決賽(World Final)摘銀,展現高科大發展並推廣新能源應用科技的能量。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11)日一併公佈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獲獎團隊,高科大USR計畫「永續海岸創生-台17漁村實踐計畫」由漁管系副教授丁國桓率領執行團隊,以呼應「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石斑魚副產物永續升級 (Sustainable Valorization of Grouper By-products)拿下台灣永續行動獎;另外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副教授溫新宜則率研究團隊以呼應「SDG14-海洋生態」的海洋防蝕達到永續循環 (Study MIC and biofilm–steel interaction via electrospinning and EPS to support SDGs),拿下台灣永續行動獎以及亞太永續行動獎,其主要核心即為開發環境友善的水下防腐與感測系統,所開發的EPS塗層可在海洋環境中促進微生物生成保護膜,抑制金屬腐蝕,並避免犧牲陽極所造成之重金屬污染與海水酸化問題。

Related Posts

1 of 3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