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今(9/11)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宣布簽署合作協議合影。此次臺英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半導體、先進材料等關鍵計量技術,進行前置標準研究,共同推動全球量測標準一致性。(圖/工研院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半導體是臺灣關鍵產業,而量測標準可說是產業發展的「共同語言」,亦是推進先進製程的關鍵要素。工研院今年五月成立英國辦公室,並與Catapult Network 宣布策略合作,象徵臺英創新戰略樞紐正式啟動。如今臺英關係又更深化,今(9/11)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宣布簽署合作協議,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DSIT)、英國在台辦事處(BOT)等臺英方代表共同見證,未來雙方將就半導體量測標準進行深入的跨國科研合作,包括共同執行研究計畫、人員互訪與新興技術共同開發等,期盼幫助臺英掌握半導體國際標準主導權,讓業者能藉此降低成本、提升臺灣產業競爭力。
▲工研院今(9/11)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宣布簽署合作協議。圖前排左起:簽約人工研院量測中心執行長藍玉屏,及NPL先進製造與材料策略部長Gareth Edwards;圖後排左起: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賴俊杰、英國國家科技顧問 Dave Smith三人共同擔任見證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面對全球產業的快速變局,工研院以科研創新為核心,深化國際網絡、提供企業全方位支持,目前已於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新興市場及英國設立海外辦公室,作為工研院國際化的重要支點,協助技術引進、國際合作、市場開拓與人才招募等。英國在基礎科學、綠色經濟與數位轉型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優勢,與臺灣在半導體、ICT及應用技術產業化的能量形成高度互補。工研院過去就曾與英國CSA Catapult、ORE Catapult在化合物半導體應用與能源等不同領域緊密合作。今年5月在英國辦公室辦公室開幕,攜手英國國家級創新引擎 Catapult Network 策略合作。這次是臺英雙方又更進一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半導體、先進材料等關鍵計量技術,進行前置標準研究,共同推動全球量測標準一致性,並透過技術交流、實驗室間比對標準制定、人才互訪與培訓,藉此串聯臺英科研資源,助力臺英產業攜手開拓全球市場。
經濟部標準檢驗副局長賴俊杰指出,工研院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運作,負責全國度量衡最高標準之研究實驗、建立、維持、保管、供應、校正及其他相關事宜,身負確保我國國家品質架構的重要基礎,每年提供逾5000件校正服務,並透過全臺約2,200家二級實驗室傳遞國家量測標準,支援每年超過400萬件的國內檢測服務,涵蓋半導體、醫療、能源、智慧機械等多元產業,支撐檢測市場年產值逾200億元。此外,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與NPL同為「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相互承認協議」(CIPM MRA)之簽署機構。在此架構下,雙方可提供「一次校正、全球通行」的服務,協助產業有效降低出口產品的重複檢驗成本,減少技術性貿易障礙,並進一步提升產品於國際市場的信任度與競爭力,成為產業邁向高值化與全球化的重要基礎。此次工研院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於半導體、人工智慧及先進材料領域展開合作,不僅推動新興產業的標準化進程,也將加速半導體新技術的商業化與全球導入,助台灣拓展在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
本次與工研院簽約的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是全球頂尖的計量與應用物理研究機構,維護英國國家度量衡標準,並深度參與國際計量體系制定。在國際上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包括開發世界超高精度原子鐘、建立國際奈米量測規範,並在氣候監測與醫療影像計量上成為國際標杆等,在全球計量領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英國國家科技顧問Dave Smith表示,半導體產業處於全球進步的核心地位,臺灣跟英國早已有深厚的科研合作基礎,此次在半導體計量上的合作,相信對於未來雙方能夠運用各自的優勢,成為國際半導體量測標準重要制定者,建立最佳的跨國合作典範,共同塑造全球科技未來。
從驅動下一代AI人工智慧系統,到實現彈性供應鏈和安全通信,臺灣擁有完善的半導體供應鏈與最先進的技術,英國則著重於研發、設計和智慧財產權,英國政府也透過「國家半導體戰略」政策,投入10億英鎊用於促進產業發展、建立國家半導體基礎設施、相關人才培育並加強國際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臺灣跟英國早已有深厚的科研合作基礎,此次在半導體計量上的合作,相信對於未來雙方能夠運用各自的優勢,成為為國際半導體量測標準重要制定者,建立最佳的跨國合作典範。
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需求,規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並於「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規劃半導體晶片等技術研發與轉型,期盼透過臺英雙方的科研合作,助力臺灣產業開拓全球市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