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揮別「五十肩」! 高雄秀傳醫院針灸結合小針刀治療精準鬆解關節沾黏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69歲葉阿姨近半年飽受右肩劇痛之苦,手臂僵硬程度像被「冰凍」住,疼痛日漸加劇,連梳頭髮、穿衣服簡單動作,都因為疼痛而難以完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葉阿姨日前求診高雄秀傳醫院中醫部張維麟醫師,研判患者是「五十肩」症狀,透過針灸與小針刀的複合式治療,療程不到一個月就讓右肩疼痛度降低、靈活度提升,感謝中醫治療方式幫她找回生活品質。

葉阿姨回想罹患「五十肩」的痛苦歷程,從一開始只是覺得肩膀卡卡的,「後來痛到晚上都睡不著,手完全舉不起來,心情非常沮喪」,就醫後才發現這不只是單純的年老退化,而是傳說中的「五十肩」。

張維麟醫師解說,「五十肩」的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因肩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及軟組織發炎,導致組織增厚、纖維化,進而造成關節腔空間變小,活動度嚴重受限;從中醫觀點分析,此症屬於「痺症」範疇,與年老體虛、氣血不足,或外傷、勞損導致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有關,若延誤治療,關節沾黏將日益嚴重,恢復期也會更長,建議可選擇具有顯著成效、副作用低等優點的中醫治療方式。

張維麟醫師針對葉阿姨的症狀,採用「針灸」與「小針刀」雙管齊下的治療策略。首先,透過針灸肩部周圍的穴位,如肩三針,來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先為緊繃的肩部肌肉筋膜「鬆綁」;接著,再運用「小針刀」微創治療,針對肩關節周圍沾黏或纖維化組織進行鬆解剝離,直接解除關節囊的束縛,擴大關節活動空間,並提醒患者平時可多按壓「肩三針」等穴位來保養減輕發炎及疼痛。

張維麟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注意肩部保健,留意下列事項遠離五十肩的困擾,包括:「保持動態生活,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適度伸展運動,每日進行和緩的肩關節伸展操」、「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過度使用,提重物或進行重複勞動應量力而為」、「若出現肩部不明原因的悶痛或活動角度受限,應及早治療。」

Related Posts

1 of 3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