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寧住舊不小?台灣購屋怪象:寧買31年老屋,不選郊區新房!專家揭真相

寧住舊不小?台灣購屋怪象:寧買31年老屋,不選郊區新房!專家揭真相

寧住舊不小?台灣購屋怪象:寧買31年老屋,不選郊區新房!專家揭真相   M傳媒

台灣住宅市場正出現結構性轉變!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數據,今年第2季全國住宅買賣平均屋齡已達31.1年,創下歷史新高。更驚人的是,屋齡超過25年的中古屋交易占比逼近七成,而購屋面積則持續縮小,平均僅31.5坪,「老屋小宅」已成市場新常態。

 

屋齡老化加劇 30年以上老宅占半壁江山

仔細分析交易屋齡結構,數據顯示30至40年的房屋成為市場主力,占比達26%,緊隨其後的是40至50年的資深老宅,占比23.5%。這意味著市場上有近半數的交易物件都是屋齡超過30年的「熟齡屋」,反映出台灣住宅老化問題日益嚴重。

 

相比之下,新成屋供給量明顯不足。統計顯示,屋齡10年內的新建住宅交易占比僅約一成,凸顯新建案供不應求的現狀。這樣的市場結構,不僅影響居住品質,也帶來潛在的建築安全與都市更新難題。

 

小宅當道 45坪以上大戶僅占17%

在面積方面,市場明顯朝向「蝸居化」發展。最受歡迎的產品落在15至35坪區間,其中25至35坪占比最高,達27.8%;15至25坪緊隨其後,占25.8%。這顯示單身族和小家庭已成為購屋主力,對中小型住宅的需求合計超過四成。

 

反觀45坪以上的大坪數住宅,市場占比僅約17%,呈現明顯萎縮趨勢。這種轉變不僅反映房價高漲下消費者的無奈選擇,也顯示社會結構與居住觀念的深刻變化。

 

雙北現象更明顯 老屋小宅成無奈選擇

進一步觀察雙北地區,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台北市平均交易屋齡已超過35年,平均面積更僅約25坪,雙雙創下歷史紀錄。房產專家分析,在高房價的壓力下,購屋者不得不以「空間換取地點」,選擇市中心的老舊小宅,捨棄郊區的新建大房。

 

這樣的選擇雖然換得了交通便利性,但也必須承擔老屋可能帶來的維修成本與安全隱患。許多購屋者在受訪時表示,這是「不得已的選擇」,期待政府能提出有效的住宅政策改善現況。

 

專家示警:建築老化危機迫在眉睫

不動產學者提出警告,台灣住宅快速老化將帶來嚴峻挑戰。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國約有400萬戶住宅屋齡超過30年,且每年以20萬戶的速度增加。這些老舊住宅不僅有耐震疑慮,更可能因管線老化導致公安危險。

 

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指出:「台灣正面臨建築老化海嘯,但都更速度遠遠跟不上老化速度。政府必須拿出更積極的作為,否則未來十年將面臨嚴重的居住安全問題。」

 

M觀點 居住正義待解 政策須與時俱進

老屋小宅當道的現象,背後反映的是高房價、低收入、住宅政策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專家呼籲,政府除了推動都更外,也應該思考如何提供更多適合單身族与小家庭的合宜住宅,讓民眾不需要在「安全」與「負擔能力」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隨著人口結構持續改變,居住需求也將不斷演化。如何打造兼顧品質、安全與可負擔性的居住環境,將是未來住宅政策的最大挑戰。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1 of 3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