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想省3千元…仲介冷回「自己找房東談」!專家揭服務費真相:別白付了 M傳媒
近日有租客透過仲介尋覓透天辦公室,期望以4萬元租金承租標價4.3萬元的物件,並詢問申請租屋補助可能性,卻得到「請自己與屋主談」的回應,讓租客不禁質疑:「那我為什麼要付仲介費?」這起案例凸顯租賃市場中,消費者與仲介業者對服務範圍的認知落差。
仲介服務範圍
根據不動產經紀業管理規範,仲介業者主要提供「居間媒合」服務,包括提供房源資訊、安排帶看、協助簽約等流程。一般而言,租屋仲介費的行情,通常是向房東收取1個月租金、向房客收取半個月租金作為服務報酬。針對議價服務,資深業者指出:「房仲為居間者,屬於勞務契約的一種,收取服務費是針對各種行銷管道曝光、協助帶看媒合等服務付出。」這意味著議價確實屬於仲介服務的一環。
租補申請責任
2025年租屋補助政策大幅放寬,申請年齡降至18歲,補助戶數增加至70萬戶,最高補貼可達1萬4400元。然而,申請補助是否需要房東同意?根據內政部規定,租客申請租金補貼「不必取得房東同意」。但實務上,申請補助會導致房東需要報稅,可能產生稅負影響。房客申請通過後,地方政府會依公益出租人資格認定作業要點,將房東認定為公益出租人,房東便能享有綜合所得稅每屋每月1.5萬元免稅、房屋稅比照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等稅金優惠。
仲介消極回應原因
業內人士分析,仲介可能基於以下原因採取消極態度:
1. 服務費考量:租賃仲介服務費相對買賣案件低,業者可能不願花過多時間議價
2. 房東態度:可能房東早已表明租金不二價或不願配合申請補助
3. 市場供需:若物件搶手,仲介優先處理成交機率高的案件
消費者權益保障
專家建議消費者可在委託前明確詢問仲介服務範圍:
1. 事前確認:在簽約前,與仲介確認仲介費的計算方式,並要求白紙黑字寫清楚
2. 選擇有證照的房仲:選擇持有營業員證照的仲介,並確認其所屬的公司是否為合法的不動產經紀業
3. 多方比價:可向不同的仲介業者諮詢,了解市場行情
M觀點 這起案例反映租賃市場仍需更透明的服務規範。
對消費者而言,選擇合法仲介並明確約定服務內容是保障權益的關鍵;對仲介業者來說,明確溝通服務範圍與限制,也能避免類似爭議產生。隨著租屋補助政策擴大,透過良性溝通與明確契約約定,才能創造房東、房客與仲介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