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彭慧婉報導】開學2週,不少學生從暑假模式切換到課業日常時,出現頭痛、焦躁、賴床等不適情況,這些都是常見的「收假症候群」。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提醒,若情緒起伏過大或失眠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壓力累積成為心理健康隱憂。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學生在開學時常見的適應狀況包括:心情面向:如出現煩躁、生氣、憂鬱、懶散;身體反應:如出現頭痛、腸胃不適、失眠、疲累;行為表現:如出現翹課、專注力差、人際退縮以及思考模式:如出現害怕課業壓力、擔心交不到朋友、自我否定。臨床心理師提醒,孩子面對開學焦慮是正常的過程,若能及時被理解與支持,通常能在一至兩週逐漸適應。家長若觀察到孩子持續失眠、情緒低落,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衛生局建議家長協助孩子適應新學期,把握三大原則:調整作息:避免熬夜、少滑手機,幫助孩子早睡早起。理解焦慮:主動討論課業與人際壓力,給予情緒支持。陪伴取代責備:減少批評,以鼓勵和陪伴取代指責。
心理師也提出具體方法:1.維持固定睡眠與飲食,建立規律生活。2.規律運動,幫助情緒放鬆。3.設定小目標,逐步克服壓力。4.勇於表達感受,並善用校園輔導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資源。5.透過腹式呼吸、與同儕分享,舒緩不安情緒。
衛生局呼籲,若壓力過大,學生與家長可善用多元心理健康資源,包括 1925安心專線、校內輔導與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另衛生福利部提供的「15-45歲青壯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每年最高可享3次公費部分補助的心理諮商服務,資訊可至衛福部官網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查詢。
衛生局強調:開學適應不是比賽,在家庭支持、師生互助與專業陪伴下,學生能逐步找到平衡,以健康心情迎接新學期。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資源:官網:https://mental.tycg.gov.tw/。諮詢專線:03-3325880(圖: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