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長者的健康照護、心理支持與社會連結,已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課題。9月17日晚間,農業部漁業署漁業廣播電台《鄉親來開講》節目進行三小時專訪,邀請國際獅子會300-E2區總監陳建全與物理治療所院長朱恩緯,深入探討如何在高齡社會推動「身心靈健康」。
公益切入:健康不只是一個人的事
陳建全總監指出,長者健康不僅是身體問題,更包括心理與社會連結。孤獨感、慢性病與活動不足已成挑戰,而公益社團正是介入的重要力量。 「透過陪伴、運動與志願服務,社團能改善長者生活品質,並為社會帶來正向循環。」
行動案例:公益融入日常
陳總監分享,獅子會最常見的行動包括捐血、健走與社區活動。捐血提醒大眾重視健康;健走與運動會則成為跨世代交流平台,讓長者與青年一同參與、減少孤單。他舉例,有長者因參與活動重新展露笑容,並建立新的人際連結,充分展現公益的力量。
專業觀點:社會參與就是復健
朱恩緯院長指出,規律運動能預防跌倒、延緩退化,而團體活動更能刺激大腦與心理活力。 「身體與心靈不可分割,社會參與本身就是一種復健力量。」他並期盼結合更多公益團體,把物理治療專業帶入社區,讓健康支持更貼近日常生活。
願景呼籲:打造全民健康文化
陳總監表示,獅子會將持續以「在地服務+國際視野」為核心,推動多元化分會,並整合運動、教育、醫療與陪伴,形成健康服務網絡。他也呼籲青年積極參與,讓公益成為日常態度。
朱院長則期盼各世代共同投入,讓醫療與公益互相補位,打造「人人關心健康、人人樂於服務」的全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