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杰整理】在全球人工智慧浪潮下,為提升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新加坡已建立推動AI政務基礎,逐步將技術導入公共行政與服務流程,我駐新加坡代表處童振源大使指出,星國在2024年,Tortoise Global AI 指數將新加坡列為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與中國。同年,Salesforce 公布的「全球政府AI就緒度指數」中,新加坡以84.25分排名世界第二,在「數據與基礎設施支柱」與「政府支柱」更分別取得93.14分與90.96分,成績斐然。
童振源大使昨日以「新加坡公務員的數位工具箱:人工智慧驅動政務效能」為題表達精闢看法,全文如下:
全政府戰略與責任治理
推動這一進程的核心機關是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該局提出「全政府」戰略,主張跨部門共享基礎設施與平台,而非各自為政。透過這樣的共用架構,各機關能在同一平台上開發與部署人工智慧應用,進而帶來規模化的效率提升。
為了確保AI應用不僅追求效率,更能納入制度化治理,政府同時建立了政策、教育與資安三大保障支柱。政策面上,成立AI發展小組,規範公務員使用大型語言模型;教育方面,將AI納入《資料與AI素養指南》,並推行全體公務員必修的AI通識課程;資安方面,則加強防禦措施,以因應「提示詞注入攻擊」等新型網路威脅,並同時運用AI技術提升資安防護水準。
公務員的AI工具箱
在公務員的日常工作中,AI已成為具體的數位助手。約三分之一的公務員固定使用AI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Pair。這款專為公務體系設計的安全聊天助理,能協助進行腦力激盪、摘要整理、文字重寫與公文擬稿。由於具備敏感資料處理能力,Pair被視為「公務版ChatGPT」,並在短時間內普及,成為公務員的日常助力。
除Pair之外,AIBots平台的使用也十分廣泛。它讓公務員能以簡易程式設計建立專屬聊天機器人,並結合「檔案上傳」與「檢索強化生成」技術,快速回答問題。到2024年底,已有超過40,000名用戶在115個機構中建立12,000個機器人,累積處理訊息逾100萬則,應用範圍涵蓋人事規章、政策解釋與民意分析,顯著減輕基層行政負擔。
AI在政務中的多元應用
在政策研究領域,Hansard分析工具能自動整理國會過往質詢,分析議員的關注焦點,並在新質詢出現時生成回覆草稿,縮短備稿時間。
在會議與文書處理上,TRANSCRIBE 工具能即時轉錄會議內容,辨識不同發言者並生成摘要與行動清單,讓紀錄撰寫更省時。SmartCompose 則能從民眾查詢或申訴中提煉重點,自動生成回覆草稿,並調整語氣與專業度。
另一項 AISAY 文件解析服務,則可從非結構化文件中擷取資料,進行比對與政策檢核,對補助審核與合規檢查特別實用。
跨部門協作則透過GovText與MAESTRO 推進。前者能處理大量文本與民意資料,協助分析趨勢;後者則提供跨部門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開發環境,打破資料孤島,讓AI應用能以更大規模落地。
公共服務面向上,AI的應用更直接影響民眾體驗。新加坡政府早在2014年便開始開發跨部門的智能聊天機器人,提供即時線上協助。隨著技術演進,這些工具已升級為由GovTech提供支援的 VICA平台(虛擬智慧聊天助理)。
目前,VICA能處理超過100個政府聊天機器人,每月回應約80萬筆查詢,涵蓋報稅、居留與文件申請等需求。若遇到複雜案件,系統會自動轉接真人並附帶完整對話紀錄,協助承辦人員迅速掌握背景並加快處理。
同時,Support GoWhere 也在逐步升級,成為另一項重要的AI應用。它能依據公民的情況與需求,推薦合適的政府計畫與服務。與過去必須填寫多份表格不同,民眾只需以自然語言描述自身情況,系統便能進行分析。透過多輪對話,AI能更準確判斷使用者的需求與資格,並提供精準的建議,大幅改善使用者體驗,也讓政策資源更快對接到需要的人。
在社區治理方面,「OneService」平台與 Kaki聊天機器人讓居民能即時回報垃圾異味或設施損壞。系統會自動判斷問題類型,分派至相關單位並追蹤進度,縮短解決時間。
在稅務服務上,國稅局推出的智能聊天機器人,能即時解答問題並提供帳戶餘額查詢、線上分期付款等功能。據統計,每年處理約7萬筆查詢,替納稅人節省近11,666小時。
結語:效益與挑戰
新加坡的經驗顯示,人工智慧政務已在多方面展現成效。行政效率顯著提升,AI縮短了會議紀錄、公文撰寫與查詢處理時間,使公務員能將精力投入更具價值的工作;公共服務體驗亦有所改善,智慧客服、服務推薦與自動分案機制讓民眾能更快獲得精準協助;跨部門合作也因共享平台而更為順暢,避免重複投資並促進資源整合。
然而,這些進展同時伴隨挑戰。如何確保AI應用符合倫理規範、避免演算法偏差影響決策,仍是長期課題。過度依賴自動化,可能削弱人員的專業判斷與治理能力,也值得持續關注。效率與責任之間的平衡,仍需透過政策、教育與資安的努力來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