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八成香港人承認吃不完一碗飯 白飯浪費情況嚴重

香港2025年9月29日 /美通社/ — 白飯幾乎是香港人每日餐桌上的必然配角,但卻有大量最終無法被吃完。值此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關注日,Yindii的最新調查顯示,有八成香港人承認自己吃不完一碗飯,接近一成人表示幾乎每次用餐都會剩下。平均而言,每人每星期浪費約一碗半白飯。

推算至全港人口,即代表每星期浪費超過1,100萬碗白飯,一年合共超過五億碗。試想像,一隊雙層巴士由上而下堆滿未吃的白飯,直駛堆填區的畫面。

為何白飯吃不完?

份量過大是主要原因。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餐廳供應的飯量超出所需,特別是套餐;另有三成半承認經常點餐或烹調過多。此外,約一成三表示白飯經冷藏後容易變乾或變味,最終被丟棄。

白飯浪費亦隨年齡有所不同。調查顯示,45至54歲成年人浪費量比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高出約15%,而55歲或以上長者的浪費最少。

習慣令浪費惡化

37%的受訪者表示外出用餐時很少甚至從不會打包剩飯,即使碗中仍有半碗飯。在家方面,大部分家庭會再利用剩飯,例如翌日加熱或改造成粥、炒飯,但仍有5%承認直接丟掉。不僅如此,一半受訪者亦承認經常丟棄麵包或麵食,顯示問題已不限於米飯。

白飯浪費的隱藏代價

由於中國香港100%依賴進口白米,主要來自泰國和越南,每一粒浪費的白米都格外昂貴。單在2023年,香港已花費接近200億港元進口大米。浪費白飯不僅代表食物流失,更等同金錢、運輸、能源及資源一併消耗。

除經濟成本外,環境代價同樣不容忽視:每丟掉一碗白飯,約等同浪費125公升食水(約一個浴缸的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民普遍具備意識,但行為卻未必能跟上。調查顯示,53%表示浪費白飯會令他們感到不安,23%坦言介意甚至有罪惡感,但仍有24%認為「屬正常現象」。

「香港每星期都浪費以百萬碗計的白飯,而事實是這些米一粒也不是本地生產。」Yindii香港總經理李彥齎(Agnes Lee)表示:「這其實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餐廳提供更合適的份量選擇、如果市民養成打包的習慣、如果家庭在烹調時更精準規劃,浪費將可大幅減少。」

Yindii,亞洲第一可惜食應用程式(App),一直與餐廳、餅店及超市合作,將多餘食物以折扣形式提供予消費者,確保優質食物能被吃掉,而非被浪費。

廚房小貼士:如何拯救剩飯

剩飯並不一定要丟棄。最簡單的方法是將白飯放涼後分小份冷凍。需要食用時,以蒸氣加熱或在微波爐中加少量清水翻熱,即可恢復鬆軟口感,幾乎與剛煮好的一樣。

食譜:金黃蝦米飯角
材料:

  • 剩飯 2杯
  • 蝦米 1/2杯(浸軟後切碎)
  • 雞蛋 2隻(打勻)
  • 蔥花 2湯匙
  • 粟粉 2湯匙(增加黏稠度)
  • 生抽 1湯匙
  • 白胡椒粉 1/2茶匙
  • 食用油 適量

做法:

  1. 將剩飯、蝦米、蔥花、生抽、白胡椒粉及蛋液拌勻,加入粟粉拌至略為黏稠。
  2. 以手掌將飯糰壓成小三角形或小圓餅。
  3. 平底鑊中倒入適量油,以中大火將飯角兩面各煎約2–3分鐘,至金黃香脆。
  4. 瀝油後即可享用;可按喜好配蒜片、辣椒油或少許蠔油增味。

這些飯角外脆內軟,蝦米的鮮香滿溢,讓剩飯搖身一變,既熟悉又不會太「平常」。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關注日 每年9月29日在全球響應,提醒大家,珍惜食物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Related Posts

1 of 3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