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綜合

抓住先機! 新加坡在世界巨浪中立足

【記者林杰整理】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時代,小國如何確保自身立足?新加坡代表處童振源大使的見解是,新加坡在巨浪中抓住了先機,以深刻理解世界為基礎,創造了獨特的價值,鞏固了社會凝聚力,堅守住關乎國家長遠生存的原則。

童振源指出,新加坡公共服務統籌部長兼國防部長陳振聲,近期在國會總結施政方針,在國際論壇上發表談話,清楚闡述新加坡的戰略思維。他直言,未來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產生更深遠的變化,而新加坡若要避免被巨流裹挾,唯有以清晰原則與人為競爭優勢自立於世。

童大使表示,必須充分理解世界,避免同溫層!對新加坡而言,理解世界並不是到訪幾個大城市,而是要洞察各社會內部的多元與複雜。陳振聲提醒,外部勢力經常試圖影響小國輿論,因此唯有廣泛閱讀、積極對話與多元思考,才能保持清醒判斷。他以訪問美國與中國的經驗指出,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內部,也存在不同利益與觀點,必須超越表象,才能掌握更全面的動態。

也正因如此,新加坡的外交立場不是在大國之間刻意平衡,也不是維持表面上的中立,而是根據自身利益與原則作出選擇。如果缺乏這樣的原則,所謂的「平衡」或「中立」反而可能成為外部施壓或操控的缺口,讓小國陷入更艱難的處境。

然而,要在巨浪中守住原則,新加坡必須具備四種能力:長遠思維與持續執行,不因短期壓力而輕易改弦易轍;在內外部建立信任,確保國內社會與國際夥伴的信心;在多元環境中凝聚共識,避免社會分裂;以及建構堅實的經濟與國防基礎,讓國家能自立自強而非依附他人。

童振源接著指出,新加坡創造獨特價值,以四項人為競爭優勢作為支柱,在全球經濟下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新加坡若要保持競爭力,須憑藉人為努力塑造難以取代的優勢,以應對全球挑戰。陳振聲提出四項核心支柱:政治穩定與長期執行力、與時俱進的法治框架、持續深化的對外夥伴關係,以及持續投資於人民。

跨國企業選擇新加坡,看中的並非市場大小,而是政策的確定性與執行力。當一個產業需要十年以上的孕育期,投資者必須依賴一個穩定可靠的環境。新加坡的特色正是在於能在政治穩定下長期推動改革,並做到言出必行。

法治則是另一根基。它不只是「防弊」的制度保障,更要保障「創新」能在負責任、有道德規範的框架下發展。陳振聲強調,金融與科技的創新必須建立在規範、責任與道德之上,唯有如此,創新才能持久而可信。這種可預期性,正是跨國企業與國際資本最看重的條件。

對外合作同樣關鍵。二十多年前,新加坡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至今仍被視為「黃金標準」。如今新加坡又推動《數碼經濟夥伴協定》與「小多邊」合作框架,積極參與新規則制定,確保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僅隨波逐流,更能把握話語權。

至於最根本的優勢,仍是來自人民。剛卸任教育部長的陳振聲強調,教育不僅止於前十五年的學習,而是延伸至未來五十年的終身培訓。透過「技能創前程」等計畫,國人需不斷提升自我,掌握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確保能在快速演變的全球價值鏈中站穩位置。

童大使表示,新加坡鞏固了社會凝聚力,以不變應萬變!在多元族群與外部壓力並存的環境中,社會凝聚力成為新加坡最關鍵的軟實力。國內若缺乏信任與共識,就容易成為外部勢力干預的入口。陳振聲強調,國家必須保持「在多元中求共識」的能力,讓人民在差異中仍能團結一致。這樣的凝聚力,不僅是政治穩定的基礎,更是小國面對大國角力時不可或缺的心理防線。

陳振聲直言,新加坡的成功並沒有什麼「秘密配方」,真正的優勢來自長遠規劃與言出必行。所謂「不變」,是堅守原則與人為競爭優勢;「萬變」,則是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經濟環境。唯有在「不變」中維持自我,在「萬變」中靈活應對,新加坡才能在世界巨浪中不僅生存,更能創造出獨特的價值。

Related Posts

1 of 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