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如果哪一天我突然不在了,我家的貓誰來照顧?」蘇小姐認真地提出這個疑問。
面對不可預期的生離死別,毛小孩的未來安頓你準備好了嗎?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於世界動物日(10月4日)舉辦「好伴講座-誰能照顧留下的牠?」專題講座,聚焦探討飼主若因故無法繼續照顧寵物,如何預先為寵物安排妥善照顧。講座將從生活與法律兩大層面切入,針對「未來照顧人選的安排」、「寵物遺產與遺囑的法律運用」、「如何選擇合適的託管人」三大主題,帶領飼主建立完整的寵物照護規劃思維。
近年來,隨著毛小孩被視為家庭成員,飼主開始關注「生後事」以外的議題,包括身後愛寵的照護安排與經濟保障。然而在台灣現行法律架構下,寵物無法被視為具有法律權利的主體,亦即不能直接成為遺產受益人,這也讓飼主在規劃遺囑與資源分配時,面臨不少限制與挑戰。
本次講座邀請均法國際法律事務所 – 謝騏安律師分享國內外的案例:在美國與日本,已有「寵物信託」制度,讓主人能將資產專門留給照顧毛孩的人或機構。而在台灣,雖然寵物仍被視為財產,不能直接成為遺產受益人,但透過遺囑與信託設計,依舊能替毛孩安排妥當的生活。現場一位民眾表示:「以前我只想到人類的遺囑,今天才知道原來也能幫寵物設計一份專屬計畫,這讓我安心許多。」另一位參與者則分享到:「我已經快70歲了,身邊的狗狗陪我十多年,如果我先走,希望有人能像家人一樣接手,不讓牠孤單。」
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許多飼主對於「寵物未來安排」這個議題往往避而不談,寵物陪伴我們走過生命的許多時刻,也值得我們為牠們的未來盡一份心力。透過此次講座,我們希望讓市民了解:即使無法預測未來,我們仍可以透過規劃,確保毛小孩在人生終點之後依然受到良好照護和愛,不只是在我們陪伴毛孩的當下,更是為牠的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