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重症學童就學難題 高雄護理師人力告急 特教師辛苦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特教學校開放安置重症學童入學,卻衍生相當多的問題,昨天(8日)在市議會召開的公聽會,各縣市特教學校都大吐口水,不僅因為薪資低、照顧困難,造成護理人力不足,而老師卻往往在沒有專業照護與醫療能力下,甚至還必須違法為病童抽痰,讓特教老師卻步,也有掛冠求去。一般認為,政府在經費、資源、人力,還未準備到位就倉促實施,反而衍生問題尾大不掉。

高雄市議會昨天由陳慧文、邱俊憲與湯詠瑜三位議員共同主持「高雄市重症失能學童就學困境」公聽會,主要是來自倉促上路,專業護理人力不足,產生了許多的問題。

多所高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提出困境。成功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楊怡雯指出,一名專案護理師無法同時應對多名重症學童突發狀況,且校護職代待遇過低,代理意願不高,偏鄉更因交通不足使重症孩童難以到校。

仁武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戴官宇也直言,抽痰屬於專業護理業務,卻因人力不足,教師被迫跨界,已觸及法律紅線。

台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長葉宗青分享,校內收有22名需侵入性照護學童,輕度由校內護理師照顧,重度則聘請專案護理師;交通車則配備助理教師隨行。他認為,孩子從出生即應被掌握照護需求,進入教育體系前就需先行規劃,才能避免安置延誤。

高雄市重症學童的就學困境,會中也點出高市缺乏專門收納重症學童的重點學校與專案護理師制度,護理人力不足且薪資過低,導致校園照護能量薄弱;加上交通接送不完善,學童日常就學面臨重重障礙,家長疲於奔命,亟待跨局處整合資源與政策支持。

陳慧文指出,目前特教體系資源配置嚴重不足,有的學校僅一名護理師需照護上百名學生,無法即時應對高醫療需求的個案,迫使家長長期陪讀,不僅身心俱疲,更承受龐大經濟壓力。

她呼籲盡速檢討鑑定安置流程,全面納入醫療評估,並建立跨局處協調機制,完善交通接送與校園照護的系統規劃。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則指出,全國對重症孩童到校照護缺乏一致標準,往往仰賴家長與學校溝通,這並非長久之計。他提醒,校園健康安全亟需專業支援,包括緊急處置流程、急救設備與醫療協調會議,才能保障孩子的受教權。

好康居家呼吸照護所秘書長楊玲玲表示,現行補助多著重於重症兒童與身障者的生活津貼,但家庭照顧者同樣需要支持。

她建議中央訂立「醫療照顧兒童資源法」,從源頭協助重症孩童建立自立生活能力,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

高市教育局特教科回應,今年9月30日已通過聘任兩名專案護理師,分別配置於高雄與成功兩所特殊教育學校,並將持續透過「特殊教育行政支援聯繫會報」協調各項業務。然而,家長團體仍憂心人力不足難解燃眉之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耿蓉更直言,護理師薪資若不比照一般護理師水準,恐怕難以留人,努力將付諸流水。

湯詠瑜則主張,每所特殊學校都應配置足夠專案護理師或助理教師,必要時應由市立醫院調度有專業背景的護理師支援。邱俊憲則關切薪資偏低,承諾將爭取合理經費分配。

會中,與會者一致認為,教育、衛生、社會、交通等局處應建立常態性協調平台,全面處理重症學童就學、醫療與家庭支持的跨領域議題。唯有長遠規劃與滾動檢討,才能真正減輕家長負擔,讓重症學童獲得安全且有尊嚴的教育環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重症失能病童入學 #護理人力不足 #湯詠瑜 #邱俊憲 #陳慧文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