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賴清德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時,拋出驚人之語:「若川普能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動武,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這句話看似外交幽默,實則是對國家安全的輕率委託。當一國元首把兩岸和平、國家安全寄託在他國領袖的作為與榮耀上,那不僅是姿態卑微,更是自我矮化。
諾貝爾獎是最具分量的國際桂冠,不是政治上的口頭支票。台灣本土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諾貝爾獎,卻由總統開口「預頒」給美國前總統川普,實在令人啞然失笑。諷刺的是,川普一向高唱「美國優先」,對外政策唯利是圖,曾說「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又要求台灣「交保護費」。這樣的人物,若真能讓台灣安全,恐怕代價是用台灣的產業、資源與外交籌碼換來的平安。
白宮發言人凱利對賴總統的言論回應,「川普理應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話聽似客氣,仔細推敲根本是軟釘子。評論中完全不提台灣,反倒更像是在戲謔政治人物多餘的吹捧。川普早就自詡應得諾貝爾和平獎,賴清德此舉,明顯是為了投其所好,但也不無可能,造成質疑與反諷的效果。
值得警醒的是這番話背後的戰略思維。賴清德強調台灣國防預算將達GDP的3.32%,並於2030年前提升至5%,同時以「對中投資大幅減少、轉而投向美國」極力輸誠。但如此傾斜的外交策略,對美軍備加碼、對中經貿斷鏈、甚至交流中斷,這恐非通往和平之路,而是一條邁向對抗的險途。當「促和」變成「促戰」,當「韌性」變成「依附」,台灣的未來的路只會愈走愈窄。
令人不安的還有賴清德政府的外交邏輯日益「去台灣化」。他曾說「台灣能享有寧靜與和平,要感謝安倍晉三」,如今又稱川普若能讓中國不對台動武,可得和平獎。當總統接連將台灣安全歸功於他國領袖,這不只是外交上的逢迎,更是國格上的自我閹割。民進黨常批評他人「喪權辱國」,卻不察自己早已把台灣的命運交付外人手上。
川普若真如賴清德所願獲得和平獎,那背後的「代價」會是什麼?更大的軍購?更高的對美投資比例?或是更深的兩岸對立?以川普的性格,「和平」絕不會是免費午餐。台灣若以為,靠著口惠實不至的吹捧就能換來安全,顯然低估的川普的智商。
想來心酸,台灣的安全不該是他人博取桂冠的資材。台灣距離諾貝爾獎顯然遙遠,賴總統拿此話題作為外交話題,根本莫名、不知所以。總統應以其高度與智慧,掌握自身命運,讓台灣重拾自信與主體,在大國博弈之間猶能安身立命。
奉承美國隊長,能讓台灣更安全?勇敢面對現實、務實推動兩岸交流,才能讓和平從話語變成現實。當總統的話語成為國家信號,賴清德應該明白,和平的榮耀,應由台灣自己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