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最新邊境檢驗結果,發現14項進口食品不合格,其中以蔬果類產品居多。這些不合格品項包括越南輸入的青菜花(綠花椰菜)、鮮榴槤,澳洲的鮮茂谷柑,日本的鮮蜜柑和哈密瓜,中國的八角、八角碎和冷凍奇異果丁,以及來自美國、法國、印尼、南韓、羅馬尼亞和印度的多種食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某農產行從越南進口的9648公斤青菜花,經檢驗發現農藥殘留量超標。該批青菜花被驗出含有克美素0.01 ppm和氟尼胺0.05 ppm。根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克美素在青花菜中不得檢出,應低於檢測方法的定量極限0.01 ppm;而氟尼胺在其他蔬果類的法規容許值為0.01 ppm。由於檢驗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這批青菜花將依法全數退運或銷毀。
其他不合格的蔬果產品情況如下:越南輸入的鮮榴槤被檢出含有克美素0.02 ppm;澳洲的鮮茂谷柑含有芬普尼0.003 ppm,超過法規容許值0.001 ppm;日本的鮮蜜柑含有撲滅寧0.6 ppm,超過柑桔類容許量0.5 ppm;中國的冷凍奇異果丁含有撲滅寧0.02 ppm,超過法規容許值0.01 ppm;日本的哈密瓜含有撲滅松0.02 ppm,同樣超過法規容許值0.01 ppm。
除了蔬果類,其他不合格品項還包括美國的食物墊紙、法國的香料粉、印尼的冷凍海鱺魚片、南韓的冷凍黑旗魚、羅馬尼亞的新鮮黑松露,以及印度的綜合調味料。這些產品可能因為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過高、微生物污染或其他安全衛生問題而被列為不合格。
衛福部食藥署強調,所有不合格產品都將依法進行退運或銷毀處理,絕不允許流入市面。同時,食藥署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選購食品時應注意產品來源及標示,並優先選擇經過合格檢驗的產品,以確保食用安全。
食藥署表示,將持續加強邊境檢驗工作,嚴格把關進口食品的安全性。對於屢次被檢出不合格的進口商,食藥署將加強管理,提高抽驗頻率,以確保進口食品的品質與安全。同時,食藥署也呼籲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確保進口食品符合我國相關法規要求,共同維護國人的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