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氣象資訊,位於關島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6W正逐漸發展增強,預計最快將於本週五或週六成為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多位氣象專家表示,這個熱帶系統即將經過高海溫且垂直風切較弱的海域,有利於其進一步發展。
目前各國氣象模式對於風神颱風的路徑預測仍存在顯著分歧。美國NCEP模式預測其可能通過巴士海峽,相當接近台灣;歐洲EC-AIFS模式則認為颱風有較大機會侵襲菲律賓北部陸地;而歐洲ECMWF模式採取折衷路徑,預測颱風將通過巴士海峽後朝南海前進。
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未來幾天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及西伸、東退程度將成為模式預報收斂的關鍵。他強調,無論最終路徑如何,當風神颱風靠近巴士海峽時,可能與環境中的東北風產生共伴效應,為台灣帶來額外的降雨,民眾應特別留意。
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分析,週日晚上至下週三(10月19日至22日)是最需要密切關注的時間段。受影響最顯著的地區可能包括大台北、北部山區以及東半部。他解釋,雖然颱風可能的路徑通常對台灣影響有限,但由於這次很可能coincide恰巧遇到東北季風南下,因此南北系統的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更明顯的降雨。
「觀氣象看天氣」粉專提到,颱風路徑的北偏程度將直接影響降雨的強度。如果路徑較為偏北,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將更為顯著,可能為北部和東部帶來明顯雨勢。反之,如果路徑偏南或登陸菲律賓,雖然仍有共伴效應的可能,但降雨情況可能較為緩和。
值得注意的是,在颱風來臨之前,台灣仍處於高溫天氣。氣象署預報未來三天全台各地高溫可達33至36度。然而,「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這波熱浪可能是今年夏季的最後一波。週末過後,隨著涼空氣抵達台灣,北部地區將明顯感受到降溫,中南部的高溫也會有所下降。
面對即將到來的颱風威脅,氣象專家呼籲民眾密切關注最新天氣預報,並做好防災準備。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防災應變措施,以降低可能的災害風險。隨著颱風路徑逐漸明朗,更詳細的天氣預報將會陸續更新,民眾務必保持警惕,適時採取必要的防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