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佳興部落傳統領袖 Mudasan Taljiyalep(右)祈福儀式中與文藻外大副校長蔡維哲(左)共飲。(圖/文藻外大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文藻外語大學15日盛大舉辦「原民周」活動,今年以「憶起歡聚」為主題,透過音樂、市集、講座與手作體驗,推廣原住民族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展現校園多元共融的文化底蘊。自文藻畢業的高雄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洪羽珊(阿布斯)、文藻外大副校長蔡維哲、前教育部政次(文藻校務顧問)蔡清華講座教授皆到場參加,與文藻師生同樂。
▲文藻外大原民周開幕式邀屏東佳興古謠隊以排灣族祈福與古調揭幕,古謠隊與文藻表演團隊合影。(圖/文藻外大提供)
文藻外大原民周開幕式中,特別邀請屏東佳興傳統古謠隊蒞校演出,以排灣族祈福儀式與古調吟唱揭開序幕,悠揚歌聲展現原住民族對自然與天地的敬意,也為活動增添濃厚的文化氛圍。文藻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志工團與山地服務社帶來融合多族群特色的舞蹈表演,其中布農族之舞〈布古拉夫〉傳達承接祖靈智慧、勇敢面對逆境的精神,象徵跨族群團結與文化連結,獲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氣氛溫馨熱絡。
▲文藻外大原民周開幕式,由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志工團與山地服務社帶來融合多族群特色的舞蹈表演。(圖/文藻外大提供)
文藻外大副校長蔡維哲致詞時指出,原住民族文化是台灣珍貴的根與土地的脈動,學校透過原民周活動,讓師生從文化、藝術、音樂與美食等面向深入了解與欣賞原民智慧與美學,期盼原民文化在校園持續深耕、蓬勃發展。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委洪羽珊(阿布斯),致詞時表示,她曾在文藻就讀專科部德文科以及二技英文系共七年,度過她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對母校有深厚情感。她期勉學弟妹珍惜族群文化,勇敢展現原民自信,讓文藻成為原民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
文藻外語大學2025原民周活動,自10月14日至17日一連舉行4天。原民周期間舉辦原民市集、文化講座、文化手作與食農體驗等系列活動,邀集全國多所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社團與資源中心共同參與。市集集結茂林萬山「歐佈諾伙」、台東太麻里「角琉璃」、屏東大社「Ljaukui工坊」、台東建和部落「藤你的樣子」、台東大鳥部落「笆札筏布工坊」等品牌,展售油芒、琉璃、黃藤、花材等食農與工藝產品,並開設皮雕、琉璃與黃藤編織體驗課程,讓師生親身感受原住民族多元的生活智慧與土地美學。活動亦邀請今年以首張族語專輯《雲就要翻過山》獲得第36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東排灣族音樂人張淦勛(Giyu Tjuljaviya)蒞校,以《南迴之子》為核心分享族語創作歷程,展現語言與音樂的生命力;同時邀請屏東縣瑪家鄉返鄉青年、茅草屋樂團主唱林瑞祥(Eylim),分享投入部落教育與音樂創作的斜槓人生,鼓勵青年以行動回饋土地,延續文化傳承的火光。
文藻外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張純華表示,原民周不僅是一場文化饗宴,更是推動「全民原教、尊重差異、提升同理心」的重要實踐。原資中心期盼以校園為平台,串連不同族群與文化背景,打造彼此理解與交流的橋樑,讓多元文化在互相欣賞中共融共生,展現臺灣社會的包容與文化自信。
文藻外語大學自民國106年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持續致力於提供原住民族學生在生活、課業與生涯輔導支持,並推動原民文化在校園的推廣與傳承,並前往部落服務、走訪世界,傳播台灣原民文化之美。文藻外大目前共有152名原住民學生,分別來自排灣、阿美、布農、泰雅、賽夏、魯凱、卑南、太魯閣及鄒族、達悟族(雅美)等族。透過「原民周」活動凝聚原民學生向心力,也讓更多師生在交流中體驗文化多樣性,共築友善共融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