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隨著詐騙案件激增,社會接連發生受害者因財損與心理創傷輕生的悲劇。高雄市議員張博洋今(16)日在市議會警消衛環部門業務報告質詢中指出,詐騙不僅是財產犯罪,更是嚴重的社會心理問題,呼籲市府建立跨局處合作機制,第一時間「接住受害者」,防止憾事再度發生。
張博洋表示,根據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國詐騙財損達502億元、案件數12萬2805件,平均每天有336件詐騙案;而截至2025年9月,詐騙財損已突破700億元、案件數達12.5萬件,平均每天發生460件,顯示詐騙問題已全面惡化,對民眾財產安全及家庭穩定構成嚴重威脅。他並以七月震驚全台的「豐原五口自殺命案」為例,強調應正視詐騙引發的心理創傷效應。
根據高雄市自殺防治通報系統資料顯示,近五年因詐騙引起的自殺相關通報案例,由218人次上升至398人次,增幅高達82.6%。張博洋指出,詐騙受害者往往同時承受財務壓力、情感創傷、訴訟糾紛與生活困境等多重打擊,有者甚至因人頭帳戶遭警示或被告,陷入絕境,心理負擔沉重。
張博洋肯定高雄市警察局在豐原事件後推動多項精進措施,包括教育員警避免二次傷害、主動通知案件進度與轉介資源等,但他也指出,基層員警業務繁重,並非專業心理輔導人員,難以在第一時間給予充分支持。
他建議衛生局與警察局應共同強化社會安全網,製作「詐騙關懷小卡」,整合法律扶助、急難救助、自殺防治與心理諮商等資源資訊,供員警於受理報案時發給受害者,並設立專責關懷窗口與服務專線,提供一站式協助,讓被害者「有門可走、有話可說」。
警察局長琳炎田回應,對詐騙引發的憾事深感遺憾,將研議製作「詐騙關懷小卡」,並強化與衛生局、社會局等單位的橫向合作。
衛生局長黃志忠則表示,局內已召開專家會議,針對詐騙造成的心理危機建立協作機制,並針對醫療院所、警消及民代服務處辦理「詐騙心理知能訓練」,以強化高風險個案的辨識與轉介,讓社會安全網更緊密、更即時。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