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時報/記者張淑慧 報導】近期,烏山頭水庫光電設施傳出檢測到微量界面活性劑殘值,引起社會對此類浮動式光電案場水質安全的普遍關注。這讓臺灣其他設有光電板的水庫或集水區域,無可避免地面臨公眾更嚴格的檢視。
立法委員許智傑今(23日)特別邀集中央及地方相關單位,包括水利署、能源署、環保署、台電公司,以及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都發局、環保局等,親赴鳳山水庫及阿公店水庫,實地考察兩處光電案場的運作狀況與水質檢測結果。
許智傑委員首先釐清烏山頭水庫的狀況,他指出,根據新聞報導,界面活性劑(清潔劑)殘值是在廠商自主進行光電板設置前的水質檢測時就已發現。追溯其來源,證實殘值是因集水區上游有民生用水排放所致,檢測出的濃度約為 $0.03$ 毫克,遠低於灌溉用水標準。且歷年的檢測數據均維持不變,充分說明烏山頭水庫的浮動式光電板設置,並未對民生用水或灌溉用水安全構成威脅。
在實地訪查鳳山水庫與阿公店水庫後,台電公司與水利署均強調,水庫內的浮體光電板在規劃設置之初,即已明文規範,禁止使用任何含化學清洗成分的清潔劑進行維護。目前,鳳山水庫採以清水沖洗,而阿公店水庫則是抽取水庫本身的「原水」進行刷洗作業。兩水庫的相關水體水質檢測報告皆符合標準值,並全面開放於水利署「水庫水質專區」供全民監督。
許智傑委員進一步補充,南臺灣擁有充足的日照時數與天數,具備發展光電、推動能源轉型的優越條件。然而,在這條轉型道路上,對環境評估與保護的重視絕不能打折扣。儘管目前水庫光電案場在各項檢測報告與設置合法性上,均已通過嚴格的申請與審查程序,他仍強烈呼籲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署,應主動建立專責的「單一窗口」。此窗口需與環保署、水保署及地方政府等相關單位建立有效的橫向溝通機制,以便市民對環境議題有所疑慮時,能明確知道向哪個單位反映,而非僅僅依靠民意代表來監督。此外,他也呼籲水利署應主動在第一時間自主實施水質檢測作業,並定期向國人公開說明報告,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消除民眾對於用水安全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