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一篇報導,將台灣形容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這不只是聳動的標題,更是對台灣的殘酷提醒。賴政府上任以來,台海情勢高度緊繃,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採取的強硬路線,讓外界重新檢視台灣是否誤蹈風險,美方也有不少聲音示警華府。川普路線隨時可變,那台灣呢?從他在川習會前喊話、亟欲與中國達成交易的企圖心看來,台灣一味「倚美」,令人擔憂。
美國專家在報導中直言,賴清德與前任蔡英文不同,後者刻意淡化「台獨」意象,維持戰略模糊;而賴清德卻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自居,多次公開強調台灣主權,讓華府與北京都無法視若無睹。美方智庫人士進一步警告,若台灣在戰略上持續倚美謀獨,不僅激化北京反應,也可能迫使華府重新評估其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該篇文章甚至認為,美方領導人或許應以警告的方式,遏制魯莽的賴清德總統。
美國戰略專家建議華府重新聚焦於條約盟友,例如澳洲、日本、菲律賓與南韓,而非一味堅守台灣防衛圈。並指在美國的戰略優先順序中,台灣並不屬於核心國家安全利益。此文一出,宛如對台灣潑了盆冷水。民進黨政府宣稱現在是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將台美合作包裝為安全保證,卻忽略這份保證的前提是美國利益。當美國評估防衛台灣的代價過高時,台灣隨時可能被重新定價。
川普政府的回歸,讓台美中關係增添更多變數。川普一向以交易式思維處理外交,他或許願意在某些議題上向北京妥協,只要能換取美國在經貿或選舉上的得分。大陸學者的觀察不無道理,認為美國實力優勢正在遞減,中國的反制手段讓華府有了痛感,於是川普不排除以反對台獨作為談判籌碼。若此分析不小心命中,那麼台灣在美中博弈的角色,極可能從「戰略夥伴」轉變為「可交換的籌碼」。
這正是台灣最危險的處境。當我們一再將「倚美」視為護身符,卻忘了國際政治的本質是利益,不是道義。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或許會,但前提是符合美國的戰略等各項利益。一旦華府決策核心認為,去台灣化更能避免災難、維持區域穩定時與其經濟利益,任何承諾都可能被改變。
台灣需要的不是以情感驅動的對外政策,而是理性務實的戰略自覺。若我們一味以民主與自由作為與中國對抗的旗幟,卻無視自身的戰略孤立,只會讓台灣陷入更深的險境。真正的「保台」,不在於「倚美抗中」,而是如何在兩強互相忌憚下左右逢源。
賴政府應重新省視,象徵性主權的政治表演所帶來的危險,兩岸互動的柔軟身段絕對勝過挑釁引戰。務實尋求穩健的區域定位,千萬別讓台灣從「民主燈塔」變成「戰火引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