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AI與可持續發展驅動零售變革 重塑香港及大灣區消費習慣

消費者偏好日新月異 企業策略必須與時俱進

香港2025年10月27日 /美通社/ — 根據畢馬威中國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聯合調查顯示,大灣區的中國內地消費者對人工智能(AI)工具信心更高,且更常接觸結合AI技術的購物體驗;相比之下,香港消費者則顯得較為審慎,突顯企業在制定 AI 策略時需因地制宜,貼近本地消費者的行為與偏好。

畢馬威中國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聯合調查《AI 時代的零售新境界》(Beyond Retail in the Age of AI)的研究調查已邁入第八版,深入探討 AI 在零售業的應用情況。
畢馬威中國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聯合調查《AI 時代的零售新境界》(Beyond Retail in the Age of AI)的研究調查已邁入第八版,深入探討 AI 在零售業的應用情況。

這份名為《AI 時代的零售新境界》(Beyond Retail in the Age of AI)的研究調查已邁入第八版,深入探討 AI 在零售業的應用情況。調查於 2025 年 8 月進行,涵蓋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大灣區城市(大灣區)[1],訪問了超過 1,500 名消費者,以了解他們對 AI 驅動的零售創新與體驗的看法,並分析這些技術如何重塑行業格局。此外,研究亦訪問了多位來自領先零售商與品牌的高級管理層,全面剖析 AI 為零售業帶來的關鍵挑戰與機遇。

隨著消費者偏好不斷演變,零售市場正從以「以交易為主」的模式轉向「體驗至上」的新格局。無論是大灣區還是香港的消費者,皆愈來愈接受AI技術帶來的購物體驗。在香港,62%的消費者對遊戲化購物感到滿意,而70%則欣賞互動式產品展示,這些創新元素均可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互動的購物體驗。同時,於2024年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和社交電商,在2025年顯著降溫。為應對市場變化,不少品牌積極在門店中引入創新體驗,例如設置咖啡角落和專屬體驗區,以提升購物體驗並加深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情感連結。

畢馬威中國消費品零售行業亞太區主管利安生Anson Bailey表示:「AI具備改變零售業生態的巨大潛力,既能打造個人化購物體驗,又能優化供應鏈。這些嶄新技術將加快行業變革,提供更細緻、個人化的顧客體驗。AI創新正在重塑零售生態系統,改變供應鏈管理、顧客互動及市場營銷策略。若要充分發揮AI的潛力,零售商必須制定具策略性的AI發展藍圖,才能有效擴展、應對挑戰並開拓新的增長機遇,否則將被市場淘汰。」

AI技術與人性化服務的融合,是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功能與情感需求的關鍵。雖然AI能提升便利性與效率,例如照片搜尋及人臉識別結帳等工具,但未能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這一點在香港尤為明顯,相比大灣區消費者(59%),香港消費者對AI的信任度顯著較低,僅有39%的港人對聊天機械人互動感到滿意,而大灣區則有51%。專業又親切的店員能建立客戶關係,提供AI所欠缺的情感連結。然而,零售商亦需確保其團隊可為未來AI驅動的智能零售時代做好準備。

畢馬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夥人葉嘉明表示:「AI的戰略重要性不容低估。企業若能克服信任、私隱顧慮及系統兼容性等主要障礙,並審慎執行數據支持的經營理念,便能釋放AI的全部潛能。企業可憑藉AI作出更精明的決策、提升營運效率,從而實現可持續增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中獲得長遠佳績。」

大灣區及香港消費者對零售商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日益提高,特別重視產品資訊透明度及企業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承諾,例如道德採購、公平勞工標準以及產品標籤的碳足跡披露。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亦隨時間改變,2022年的調查顯示,81%的大灣區消費者及69%的香港消費者希望從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購物決策中獲得獎勵;最新數據則顯示,42%的大灣區消費者及33%的香港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產品支付多達10%的額外費用。

可持續發展正在改變零售業格局,推動品牌積極採取創新策略,如重新利用物料、開發環保替代品以及採納循環經濟模式等,回應不斷演變的市場期望並推動有意義的轉型,而這種思維轉變尤其受到新一代消費者的推崇。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裁林潔貽表示:「在消費者期望日漸提升及全球新興法規的推動下,產品資訊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企業可使用符合全球標準的二維碼(Digital Link[2])『説好產品故事』,包括產品的來源地、詳細資料、證書、ESG認證、回收地點以至連結到網店等,為消費者帶來無縫且可信度高的體驗。」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及人口老化,「健康就是財富」的理念正日益主導大灣區及香港的消費行為。注重健康的消費已成為消費者的首要考量,尤其在大灣區,42%的消費者願意增加健康及保健產品支出;而在香港,儘管消費者較為注重價格,仍有25%計劃在保健產品上增加消費。

零售格局轉變一日千里,跨境消費在香港消費者中日益普及,背後推動力不僅是節省成本,更包括對獨特體驗、價值及便利性的追求。零售商必須靈活調整策略,透過提升本地購物體驗、推動數碼創新,以及致力履行環境及社會責任等舉措,積極回應瞬息萬變的消費者需求。在AI新時代,未能與時並進的零售商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請於以下連結下載完整報告(只有英文版):https://www.gs1hk.org/sites/default/files/2025-10/Beyond%20Retail%20in%20the%20Age%20of%20AI_271025.pdf

[1] 包括來自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肇慶、惠州、東莞及中山的受訪者。

[2] GS1 Digital Link透過標準化方法,將產品識別碼如條碼(GTIN)、位置編碼(GLN)、批次、序列號、有效期等資訊載於網頁 URL上,並透過二維碼等數據載體,讓消費者以手機掃碼,輕鬆查閱各種產品資訊。

關於畢馬威

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合夥人和員工。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植根香港八十載

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

關於香港貨品編碼協會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於1989年由香港總商會成立,是GS1®環球組織的香港分會,提供全球供應鏈標準(包括產品編碼及條碼)及一系列相關平台、解決方案及服務,助企業數碼化,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及效率、確保產品真確性、促進線上線下貿易及推動可持續價值鏈。

GS1 HK目前有近 8,000名企業會員,涵蓋約20種行業,包括零售消費品、食品及餐飲、醫療護理、成衣、物流及資訊科技。本會與各貿易夥伴、業界組織、政府及資訊科技公司積極建立協作生態,實踐「Go Digital, Go Green」的願景。

GS1®是一家提供全球供應鏈標準的非牟利組織,總部位於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在全球120個國家擁有分會。

網址:www.gs1hk.org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