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高雄市地質公園協會成立 凝聚在地能量共創惡地永續新篇章

▲天生「惡質」卻美得「冒泡」。(圖/農業局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鍾尚軒/高雄報導】

為推動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的永續發展與社區共榮,匯聚產官學民各界的力量,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輔導在地社區居民及數個人民團體共同籌組「高雄市地質公園協會」,並於昨(27)日上午於田寮區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特別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灣地質公園學會、市府相關局處、國內相關保育團體及在地社區協會代表等近百人齊聚,而市府王宏榮副秘書長也特別出席,並共同見證高雄地景保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大會現場氣氛熱烈,會場配合播放「天生惡質」惡地形象主題影片,並舉行社區交流與實地走訪,與會來賓齊聲祝賀,期盼協會成為高雄地質公園的重要推手,讓惡地之美綻放於世界,為高雄地質公園開啟新的篇章。

農業局表示,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範圍橫跨燕巢、田寮及內門等三個行政區,擁有壯麗的泥岩侵蝕地形與多樣的自然生態,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惡地景觀。近年來,為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的地質公園計畫,保護具有國際地質重要性的地區,在中央林保署經費支持下,由市府農業局結合在地團體力量,輔導包括援剿人文協會、大崗山人文協會、內東社區發展協會、內南社區發展協會、古亭社區發展協會、金山社區發展協會、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鹿埔社區發展協會、惡地農夫工作室及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等10個單位成立「高雄市地質公園協會」,未來將持續輔導該協會秉持地質公園4大核心價值(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和地景旅遊)永續發展,並達成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和諧共存。


▲「高雄市地質公園協會」舉行成立慶祝大會。(圖/農業局提供)

高雄市地質公園協會創會理事長陳士文表示,本協會成立象徵地方能量的凝聚與地質保育工作的制度化推進,多年來,社區居民深耕地方、守護環境,從泥岩惡地的導覽解說、友善農業到地景教育推廣,都是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成果,未來協會將作為各社區之間的合作溝通平台,整合資源、深化交流,讓高雄的惡地成為兼具教育、研究與觀光價值的永續地景品牌。

代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出席活動的專門委員黃信富也肯定市府團隊多年來推動惡地保育與社區培力的努力,他表示,地質公園不僅是自然保育的重要策略,更是連結地方文化與教育的橋樑,高雄泥岩惡地具有高度地質科學與教育價值,期待未來能與中央政策接軌,推動跨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讓臺灣的地景多樣性在全球舞台上被更多人看見。

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高雄泥岩惡地雖然環境嚴峻,但同時也孕育在地獨特產業與民俗文化,未來農業局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輔導協會開發地質公園遊程,並打造惡地旅遊探險品牌形象,提供遊客截然不同的旅遊體驗,期望讓民眾在遊覽惡地壯麗地貌之時,也能貼近社區日常,感受在地居民的生活韌性與智慧。

市府副秘書長王宏榮指出,今日協會的成立,不僅展現地方社區的自主能量,也象徵高雄地質公園邁入更成熟的治理階段,未來市府將持續結合產官學力量,推動導覽系統完善、教育資源整合與國際經驗交流,讓地景不僅被看見,更能被理解與珍惜,期盼藉由這個平台,讓更多青年、學校與企業共同投入,攜手打造高雄的綠色永續未來與邁向國際。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