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數位發展部的公告,普發現金作法為延續去年設定的規範。該部指出,設定13歲為代領門檻旨在保障領取安全、避免冒領現象。具體來說,線上登記系統要求領款人與銀行帳戶持有人身份一致,以防止詐領情況的發生。如果未成年人沒有銀行帳戶,則需親自至郵局領取現金。
關於為何選擇13歲這一界限,數位發展部解釋,根據民法,未滿7歲的孩童屬於無行為能力者,所有金融事務皆需由父母處理;然而,7歲至未滿13歲的兒童雖具備基本判斷能力,仍可由家長代領。至於13歲及以上的青少年,則被認為已具備獨立處理金融事務的能力,因此可以自行領取現金。
此外,針對這項規定的引發的家長不滿,許多社群媒體上出現了聲音,認為政府干預了家庭的財務自主性。許多家長表示,當他們的孩子年滿13歲後,卻不能由父母代為領取,這一措施使得許多家庭在實際操作上感到困擾。有家長質疑,既然孩子都要上課,如何能在郵局排隊領取現金?這使得不少人對於政府的政策產生了不解和反感。
對此,數位發展部的回應強調,他們在設計這一付款流程時,著重於身份認證及網路安全,確保現金發放的準確性與合法性。政府方面希望透過這樣的做法,既保障了領款者的合法性,同時也尊重青少年的理財各自主權。
然而,這一政策的推行也引來了政治的關注,國民黨對此批評表示,政府在普發現金的措施上準備不足,過於繁瑣的規定可能會導致類似於2023年普發現金時郵局的排長隊現象發生,影響民眾的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