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於臉書發文提醒民眾,腎臟不僅扮演人體過濾站的角色,更需要依賴細胞中的粒線體持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運作。當粒線體受到損傷,腎臟就如同處於沒電狀態,可能導致功能下降,甚至發展成慢性腎病。
根據洪永祥醫師說明,粒線體是人體細胞的發電廠,每個細胞內可含有上千個粒線體,主要負責產生能量、控制氧化壓力與進行自我修復等重要功能。對於腎臟這類高耗能器官而言,一旦粒線體功能失衡,能量供應中斷,細胞便會受損,最終可能引發腎小管壞死或腎功能退化。
醫學研究已證實粒線體功能下降與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腎臟病存在密切關聯。洪永祥醫師引述《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Kidney International》等國際期刊研究指出,粒線體異常會增加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這是導致腎病惡化的重要原因。換言之,保護粒線體等同於保護腎功能。
洪永祥醫師進一步說明,粒線體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受損。首先是老化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功能會自然下降。其次是飲食習慣,高糖高脂飲食會對粒線體造成嚴重負擔。壓力與睡眠不足也是重要因素,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會影響粒線體的正常運作。此外,藥物或重金屬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相關研究顯示,氧化壓力與糖尿病都會讓粒線體分裂失衡、產能下降。長期睡眠不足或過度用藥,也會削弱腎臟細胞的能量供應。若不及時改善生活習慣,腎臟恐將長期處於缺電狀態,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針對如何保護粒線體,洪永祥醫師提出四個方向的建議。在飲食方面,建議採用地中海型飲食模式,減少加工食物與糖分攝取,特別要少喝含糖飲料,因為這對粒線體而言如同毒物。運動方面,維持規律的有氧活動能夠促進粒線體新生,增強其功能。
睡眠與壓力管理同樣關鍵。規律的作息能夠幫助粒線體進行修復,恢復正常功能。適當的壓力管理也能減少粒線體的負擔。最後,要避免過度服用止痛藥或暴露於重金屬環境中,這些都會對粒線體造成直接傷害。
洪永祥醫師強調,想要保護腎臟健康,應該從顧好粒線體做起。粒線體的健康狀態直接影響腎臟功能,民眾應該重視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等方式,維護粒線體的正常運作,進而保護腎臟健康,預防慢性腎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