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彭博社》報導, 諮詢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最新報告指出,中國電商巨頭正迅速擴張海外市場版圖,包括在印尼、泰國與菲律賓等東南亞主要國家,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旗下TikTok Shop、Shein及拼多多Temu等平台,合計已占當地線上購物市場約五成,成為當地電商經濟的主導力量。
報告進一步分析,截至2024年,中國電商平台在東南亞市場的滲透速度超乎預期;印尼以620億美元的電商總成交額(GMV)居冠,泰國與越南各達300億美元,菲律賓約200億美元,新加坡則為85.5億美元。
貝恩報告指出,「中國零售業的國際化正在進入新階段,並未被關稅壁壘擊退」。專家認為,中國電商企業在低線市場與中低消費力國家表現突出,主因是其在「直播帶貨、快速商品創新與高效率物流」方面擁有成熟模式。
隨著中國國經濟成長放緩,中企積極「走向海外」。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今年首度將「雙11購物節」推廣至20個海外市場,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及新加坡等地,與亞馬遜(Amazon)黑色購物節直球對決。馬來西亞淘寶去年更首次以中英雙語舉辦活動,顯示海外布局進入加速期。
阿里巴巴「國際數位商業集團(IDCG)」在截至6月底的季度營收達347.4億元人民幣(約48.5億美元),年增19%,表現甚至超越其雲端業務;不過與中國本土電商業務的1400億元規模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貝恩指出,阿里海外平台與亞馬遜類似,採商家直接入駐模式,讓品牌直接對消費者銷售;儘管部分市場競爭激烈,但阿里旗下Lazada與速賣通(AliExpress)已在東南亞及歐洲站穩腳步。
另一項資料顯示,中國跨境電商崛起的指標是融資規模。香港金融科技新創FundPark執行長孫慧來(Anson Suen)指出,該公司過去一年內已為中國中小電商提供超過30億美元貸款,與前六年總和相當。FundPark獲高盛與滙豐提供7.5億美元資金,並新募7,100萬美元以開發AI動態融資工具,協助商家應對關稅變化與資金週轉需求。
報告指出,中國電商雖在新興市場表現亮眼,但在美國市場仍面臨挑戰;非中資平台在美國市占高達95%,亞馬遜與沃爾瑪仍為電商霸主。亞馬遜第二季北美淨銷售額達1,001億美元,國際業務為367.6億美元;沃爾瑪同期線上銷售237億美元,其中海外部分為83億美元,年增22%。貝恩對此總結,中國電商的全球化將持續深化,但各市場的監管、文化與消費習慣差異,仍是長期成長的主要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