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育銓/採訪報導】
野柳地質公園與日本青森縣下北地質公園的姊妹公園情誼,自2017年正式締約以來,已走過八個年頭。2025年最新一批訪問團於(28日)再次踏上下北大地,重新點燃實地交流的熱度,這不只是一次禮節性的互訪,而是將多年的信任、共同的保育永續理念與教育實務,轉化為更具體的合作藍圖與長期願景。

一段從認識到守護的關係:八年來的來回學習
野柳地質公園經營團隊新空間有限公司總經理湯錦惠在拜會陸奧市長及青森縣知事時動情指出:這是她第四次代表野柳訪問下北,從2016年首次見面、2017年締結姊妹公園,到如今歷經風雨仍持續交流,這份情誼不只是行政合作的開始,更象徵雙方「共同守護地景」與「推動永續觀光與教育」的共同承諾。即使在疫情期間,雙方互訪中斷,彼此的鼓勵與遠端交流從未停歇,足見友情與理念的深度。


地方領袖的接待:從市長到縣知事的支持
本次下北方面由現任陸奧市長、下北地質公園推進協議會會長山本知也親自接待;而當年簽約時曾代表下北、擔任推進協議會會長的宮下宗一郎,現已出任青森縣知事,並成為日本地質公園的推廣大使。宮下知事特別抽空與訪問團交流,除回憶雙方多年交情外,也明確表示願意把更多資源與行動投入地質公園的宣傳與國際交流;並提到青森與台灣之間直飛班機的增班計畫,將進一步促進人員與學術交流的頻率。


教育為本:下北的在地實踐給台灣的啟發
訪團成員包括台灣地質公園學會重要學者與主管單位代表。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林俊全在致詞時指出,下北在地的環境教育具體且有制度──例如小學生每年有長時數的地質教育課程,家長與社區也深度參與,這種「以人為本」的做法是台灣地質公園可以學習的參考範式。野柳與台灣其他地質公園,長期以來都把下北視作示範與合作夥伴,這次實地觀摩讓雙方交流回到「教學場域」與「社區參與」的核心。


從產官學到民間:交流的多面向意義
這場交流超越單純的觀光拜訪,呈現出產官學民四方的互動:地方政府的支持、學術界的觀察與建議、經營團隊的實務操作,以及居民與社區的熱情接待——無論是飯店還是參訪景點,當地民眾揮舞雙國國旗迎接,顯示雙方情誼的溫度與深度。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劉瑩三亦表示,此次來訪不僅要學習下北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希望把觀摩成果帶回台灣,讓更多地質公園受益。

未來展望:從互訪到共創計畫
訪團與下北達成共識:在恢復實地互訪之後,將把交流重心放在三個面向——(一)環境教育的課程化與師資培訓;(二)社區共管與永續旅遊的實務分享;(三)學術研究與數據共享,包含地質維護、解說規範與遊憩管理。雙方也期待未來能互辦學生交流,讓年輕一代在實地體驗中建立永續守護的價值觀。
一段情誼的溫度與承諾
湯錦惠總經理在拜會青森縣知事時感性表示,下北給予的溫暖讓她印象深刻,這不只是官方上的寒暄,而是真誠的人與人互動。她期盼這份姊妹情誼能像兩地共同守護的地景一般「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並且邀請日本朋友盡早再度蒞臨野柳,親眼見證台灣地質公園的在地力量。

本次台日地質公園的重啟交流,既是情誼的延續,也是實務經驗互補的平台。當國際合作從「參訪」走向「共同策劃與實作」,才有可能把地質保育、社區永續與教育扎根成為世代傳承的實際成果。台日兩地的下一次碰面,或許將不只是互訪,而會化為一項可複製、具體可執行的合作計畫──那時,野柳與下北的故事,將為更多地景守護者帶來具體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