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我家的兩岸故事》展覽,於10月31日上午在山東博物館隆重揭幕。這場展覽以豐富的遷臺歷史影像與文物為特色,為文化交流注入新視角。開幕儀式簡潔而溫馨,現場嘉賓雲集,文化、學術、媒體與藝術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場串聯記憶的文化盛事。
《我家的兩岸故事》展覽內容包括136件珍貴文物、186張歷史圖片與50支人物影像,細膩呈現遷臺人物的生命故事與歷史軌跡,共分為「遷臺軌跡」、「渡海離鄉」、「落地成家」、「我是山東人」、「思鄉返鄉」等展區。展覽運用沉浸式科技體驗呈現多年社會時代變遷的景象等等,亦是整個展覽的矚目焦點。
開幕式由女記者與作家協會「歡唱團」的表演揭開序幕,兩首表演曲目中的鄧麗君經典組曲,如《小城故事》、《但願人長久》、《何日君再來》、《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多為現場來賓耳熟能詳的曲目,正好與此次展區內特別規劃的AI互動「鄧麗君專區」遙相呼應,更添熱絡氣氛。
這次的開幕式也有一個特別的捐贈儀式,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捐贈知名藝術家劉國松的人物紀錄片播映權予山東博物館。因山東博物館收藏眾多劉國松的畫作,讓其展覽內容更多元。
開幕式致詞嘉賓包括有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祕書長石靜文、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邱進益、臺南藝術大學前校長黃碧端及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陳愛民、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等。

↑圖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右)將劉國松的人物紀錄片播映權捐贈給山東博物館。(圖片來源: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石靜文祕書長表示:「《我家的兩岸故事》展覽源於基金會歷年推動的『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已累積採訪超過1,400位長者、製作近500支影片,基金會堅持的是,唯有忠實的記錄,才能將塵封的記憶留下並延續。」
曾於1993年出任台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邱進益,回顧也是山東人的前行政院長的孫運璿,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技術官僚,他本著山東人一貫腳踏實地的精神,為台灣電力工程與經濟發展付出了他一生的心血,而孫運璿就是一位遷臺人物的代表。
臺南藝術大學前校長黃碧端教授認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為時代的流離分散與聚合,留下珍貴的紀錄,這些記錄提醒人們要銘記歷史,尋求同胞百姓的和平安樂,使流離分散的悲劇不再重演。

↑圖說:展覽以豐富的遷臺歷史呈現,吸引眾多民眾參觀。(圖片來源: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此次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雲集,臺灣出席的貴賓有前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高惠宇、前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朱惠良、中國時報總主筆張景為、台灣評論人郭冠英等。開幕式後,所有來賓隨即前往展場參觀,並參加下午主辦單位舉辦的座談會,分享各自家族的兩岸故事。
《我家的兩岸故事》巡展自推出以來,已先後於高雄、上海、臺北、福州、桃園、臺中及南京等地巡迴展出,廣獲迴響。本次山東展將展至2026年3月1日,邀請民眾一同走進跨越時空的歷史記憶,感受歷史的溫度與文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