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退休準備刻不容緩!TISA圓桌論壇聚焦普惠金融 為您打造退休第三支柱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上路,適逢臺灣面臨超高齡社會及X世代退休大潮,TISA如何成長、茁壯,備受各界關注。《今周刊》舉辦「從政策到通路:TISA生態圈的協作藍圖」圓桌論壇,由今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楊紹華主持,邀集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以及東海大學財金系所客座教授張錫,深度剖析TISA如何成為全民退休保障的基石。

「TISA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很重要的一環,」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指出,政府推動TISA的目標,首先是讓民眾累積投資知識,同時避免受詐騙風險。其次是為民眾打造退休資產第三支柱,逐步做好退休準備。第三是活化儲蓄,引導資金支持優質企業。

年底前會有更多通路加入 用戶可輕鬆做好一站式管理

「目前TISA有4萬戶參與,資產管理規模達52億,正穩定成長!」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介紹,TISA的開戶趨勢顯示,臺灣民眾確實需要一種低成本、有紀律的長期投資理財工具。林丙輝介紹,TISA透過集保專戶管理,投資人可清楚查詢每筆本金投入時間與持有期間;此外,目前已有18家投信發行30檔TISA級別基金,要求參與者須至少定期定額連續扣款24個月。而且TISA採千元起投、門檻友善,所有人皆可輕鬆參與,真正落實普惠金融,達到讓國人不論年齡、資產多寡,都能輕鬆展開長期投資理財的目標。

臺灣勞工退休準備明顯不足 應盡早建立第三支柱

「臺灣勞工的退休準備實在不足!」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呼籲歐美各國,從政府、雇主到勞工自身,每月提撥率合計幾乎都高達三成左右,反觀臺灣勞保連同雇主提撥6%退休金,合計僅約18%,這使得勞工日後要達到七成所得替代率,顯有困難。「自己真的要再努力,才能打造退休的第三支柱」。

東海大學財經系所客座教授張錫則感性表示,自己在東海大學教書四個禮拜,就觀察到年輕人普遍接受自己小資族身份,「他們知道薪水不高,需要累積錢,也知道定期定額的好處,但就是缺乏紀律,有時想用錢,就忍不住提領了」。張錫稱讚,TISA綁約設計正好能培養長期投資習慣,他並呼籲,如果能讓更多人知道TISA,對普惠金融會有很大幫助。

《今周刊》「從政策到通路:TISA生態圈的協作藍圖」圓桌論壇現場氣氛熱烈,產、官、學界代表分別提出各自意見,內容深入探討實務。圖/今周刊提供

期盼攜手產業 一起讓臺灣人過優質退休生活

對談間,主持人楊紹華請每位與談人用一句話展望未來三年,TISA最需要的關鍵一步是什麼?

莊琇媛首先強調,TISA越做越好,相信接下來只需要時間,讓更多國人知曉、並且參與。相信日後TISA可以為國人累積更多資產,強化財務韌性,進而逐漸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很期盼攜手產業,一起讓理財變簡單,讓臺灣人過優質的退休生活!」林丙輝表示,集保將不斷優化TISA機制,盼能攜手基富通提供更多包括基金借貸、安養信託等附加服務,再加上智能理財工具,打造生態圈。

尤昭文則呼籲,若能給予稅賦優惠,相信投資人更有誘因展開長期紀律投資。這方面的進展,希望政府能夠予以重視。

張錫則代表年輕人發聲:「少子化、高齡化,我覺得這真的是國安問題。鼓勵他們多投資,日後享有更多財富效果,就可能會想生小孩」。他期盼產業界繼續多跟年輕人溝通,多在校園推廣長期投資概念,讓他們耳濡目染,年輕族群才會知道長期複利的驚人效果。

楊紹華總結說:「在座每一位都希望TISA成功,因為臺灣人的退休準備不足,包括超高齡社會,這群人的社會安全網等問題,真的是國安問題!」楊紹華懇切建言:「希望所有人動起來,一起為這個問題做出改革!」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