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為推廣客家音樂文化,展現青年世代對傳統的承繼與創新,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11月9日(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後生八音·樂響客家〉活動。此次活動邀請高雄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與美濃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聯合登台,透過年輕世代充滿活力的演奏,傳遞客家八音的文化生命力與時代新聲。
活動由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美濃客家八音團、竹頭背客家八音團及兩所校園團隊輪番登場,最後以跨世代合奏壓軸登場,象徵八音文化在傳承與創新間的延續與共鳴。
八音,是六堆客家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長久以來伴隨婚喪喜慶、祭祀慶典與社群聚會,承載深厚的情感與文化意涵。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師承流失,八音文化面臨傳承斷層的挑戰。〈後生八音·樂響客家〉以「文化傳承與再生」為核心理念,期盼透過校園社團的培育與舞台呈現,讓更多青年理解並參與八音,使這項傳統藝術在新世代中持續發光。
高雄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成立於民國95年,是全臺最早將八音教育納入校園的學校之一。創社推手黃淑玫老師退休後仍持續指導,並於民國106年結合地方樂師成立「客家八音傳習室」,開啟校園與社區共學的新模式。學生每週接受林作長、黃福田、蕭福妹、馮菊英等八音樂師的指導,學習嗩吶、二胡與鑼鼓演奏,並定期參與地方祭典如滿年福、伯公生、送神儀式等,親身體驗八音在生命禮俗中的意義。十八年來,美濃國中已培育出多屆青年傳承者,其中多位畢業生成為地方八音樂師,繼續在社區中發聲。

同樣成立於民國95年的美濃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則是高雄地區第一支由小學生組成的八音團。由金曲獎得主謝宜文創立並親自指導,結合國寶級樂師鍾彩祥、美濃客家八音團的力量,讓孩子從基礎指法、節奏到完整合奏循序學習。多年來,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積極參與地方慶典,以童稚純真的樂音傳遞文化熱情,成為在地音樂教育的典範。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近年相關歲時活動均盡可能安排結合客家八音,今年秋收祭活動中,看到美濃中小學的孩子們對八音的熱情與自信,努力讓文化再生就是最珍貴的力量。希望有更多機會讓八音走入年輕人的生活,透過教育扎根與社區支持,大家共下努力讓客家八音的聲音持續在六堆、在臺灣回響,並走向世界。
〈後生八音‧樂響客家〉不僅是一場音樂展演,更是六堆文化傳承的象徵。當孩子們以嗩吶吹響第一個音符,客家八音便在新世代的手中重新復甦,延續著屬於六堆的生命節奏與文化記憶。六堆園區也將持續以多元活動策劃,串聯音樂、飲食、手作與文化體驗,讓民眾在秋意濃厚的季節裡,共同感受「客家生活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