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台股下跌506點 法人評估技術性修正

美國聯準會12月降息預期下滑,導致美股昨天修正,費城半導體重挫3.7%,那斯達克指數跌2.2%,道瓊指數跌797點,尤其,台積電ADR跌2.8%,直接牽動台積電股價今天下跌2%,加上鴻海、聯發科、廣達、南亞科、記憶體概念股走低,以及昨天改寫台股個股新天價6335元的股王信驊,今天也收跌5.8%,終場,台股重挫506點,跌幅1.81%,收在27397點,跌破月線支撐。

週線來看,台股連2黑,全週下挫253點;三大法人動向方面,外資本週賣超981億元,連續第6週減碼台股,投信單週減持26億元,自營商連續第2週減碼,金額148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57億元。

展望後市,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郭明玉指出,在美股AI龍頭股價回檔的壓力下,台股科技股也面臨修正,雖然市場現在出現AI企業估值面過高的雜音,但從各項數據檢視,企業獲利成長力道仍強,且AI需求方興未艾,包括企業對於AI投資上升但並沒有達到過去泡沫高峰,企業獲利也具有持續性未出現轉折下滑,更重要的是,已見到2026年美股企業獲利成長開始擴散至各產業的趨勢,而非僅集中在大型科技龍頭股。

郭明玉表示,台股AI相關供應鏈企業獲利也同步獲得挹注,除了台灣10月出口額618億美元,年增率49.7%,創歷年單月新高,台股獲利展望也持續獲得上修,2026年獲利預估已由年增11%上修至20%,相較2025年的11%年成長明顯擴大。

從產業面檢視,郭明玉說明,台灣半導體第三季動能展現升溫態勢,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第三季台灣整體IC產業包含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產值達1.67兆元,年增20.6%,顯示在AI伺服器、高頻寬記憶體(HBM)與車用電子需求帶動下,產業已重返成長軌道,今年台灣IC產業產值可望再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不過近期台股AI族群可能持續受美股影響,加上融資餘額已超過3100億元,郭明玉認為,週五指數跌破月線且呈現長黑K,短線震盪機率加大,資金往非AI與中小型題材股輪動,預期技術指標整理後有望再伺機挑戰高點。

保德信市值動能50 ETF (009803)經理人楊立楷指出,展望台股整體獲利表現無虞,且全球AI投資熱潮並未過熱,反而為全球生產力升級鋪路,看好現金流充沛、結構性算力需求成長,以及大型CSP業者持續上修資本支出,有助推升台股企業盈餘展望上修,預期短期技術性修正空間應有限,逢指數拉回反而是值得進場加碼布局的時機。

楊立楷建議,挑選具競爭優勢之產業或個股,並以AI相關科技股為首要配置,或可將台股作為主要核心配置資產,透過定期定額搭配單筆逢低加碼,掌握台股後市受惠於AI浪潮的漲升趨勢。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經理人謝明志表示,目前全球AI應用持續擴強,衍生對算力的強勁需求,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IT及AI應用仍極具競爭優勢。整體而言,在關稅風險可控、AI趨勢不變,台股後市表現可期。

國泰10Y+金融債 基金經理人鄭凱允表示,美國政府停擺多周,如今重啟市場可能仍面臨短期不確定性,同為聯準會官員的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與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Susan M. Collins皆警示通膨仍是明顯且迫切的風險,目前利率應暫緩不變,根據FedWatch資料統計,12月降息1碼機會回調至50%,提醒投資人在利率較敏感時期,投資操作上應優先考量信用評級較高的公債或投資等級債,若未來殖利率觸底反彈,則可搶進資本利得成長機會。

鄭凱允補充,國泰10Y+金融債(00933B)成分債以大型龍頭銀行債為主,金融機構受到嚴格監管,特別是大型銀行相對在面臨金融危機時,普遍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且持債的投資者有優先受償權,保障會比持有同一機構發行股票的投資人更高;近期美國多家大型金融機構財報優於市場預期,投資人情緒趨於樂觀,也帶動金融債ETF成交量有顯著提升,統計自11月初以來00933B日平均成交量達3.48萬張,在債券ETF中名列前茅。

滙豐超核心優化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楊博翔指出,美股今年以來的強勢掩蓋了市場內部的明顯分歧。因此,投資關鍵不在買「全市場」,而在於能否精準掌握領先產業與具備結構性成長動能的優質企業。面對集中化趨勢,投資人若能採取主動式配置、聚焦AI、生產力提升、科技應用延伸需求等主題,反而更有機會在「窄基市場」中取得超額報酬機會。

滙豐投信建議可採槓鈴式布局策略,並透過「精選持股」的方式參與投資市場,在AI科技股外,納入具防禦性質的基礎建設類股,透過成長防禦兼具的槓鈴式策略,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其中,根據滙豐投信回測歷史數據顯示,若以AI科技搭配基建槓鈴式組合,其長期報酬優於大盤,同時波動度也低於大盤,表現相對亮眼。以一手擁抱成長潛力,一手強 化抗震防禦力,雙軌並進,將有助於為投資組合提供防禦優勢與長期增值潛力。

「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表示,許多追求現金流的投資人常誤以為只能選擇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錯失股票型基金的長期成長潛力。實際上,若能善用股票型基金的累積級別,搭配「鉅亨自由Pay」提領機制,就能兼顧現金流與成長性。

此外,由於現行稅制境內基金資本利得免稅,透過此機制投資境內基金,創造現金流的同時也能享節稅優勢。

根據彭博資訊回測資料顯示,過去20年全球股市的總報酬率(即資本利得及孳息總和),台股達12.7%、美股11.2%、環球股市9.4%,均明顯優於各類債券約2.8%至6.6%。

然而,目前台灣將近3373檔月配息基金中,約84%為債券或平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配息級別僅佔約16%。張榮仁指出,若投資人為了現金流而被迫降低股票型基金比重、轉向固定收益商品,將錯失資產成長機會,而「鉅亨自由Pay」的設計正可解決這個難題。

「鉅亨自由Pay」是一項結合「靈活提領」與「資產續航」的創新現金流機制。投資人可依個人需求自由設定提領金額、比例與頻率,主動掌握資金節奏;當持有市值低於總投入成本80%時,系統可設定自動暫停提領,避免本金受損。

此外,提領比例可隨市場情勢彈性調整,從0%到15%皆可設定,讓投資人在多頭行情中靈活領取、在震盪期中守住資產,做到「現金流我來決定」。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