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百年「古內惟埤」悄然隱入城市變遷,但九如國小與內惟藝術中心攜手山津塢團隊藝術家李怡志、陳依寧,日前啟動「2025古內惟傳奇藝術行動攜手計畫」,以近乎失傳的「米糊防染製旗」工藝,引領孩子化身生態旗手,重現昔日水族物種記憶,為這座消逝中的埤塘揭開一幅跨越時空的藝術序幕。
計畫由九如國小五年三班率先展開,校長林嘉文在第一時間力挺學校加入跨校計畫,並由主任蕭尹婷帶領學生深入地方文史脈絡創作。當天課堂中,內惟藝術中心教育公共服務部主任洪金禪也親臨現場,他說,透過在地國中小與社區學生共同參與,希望讓藝術真正走進生活,並喚起城市居民對古內惟埤的生態記憶。
課程採三次、共六小時的深度體驗,藝術家李怡志與陳依寧親自示範米糊糊染、大漁旗製作等工法。這項傳統技藝曾普遍應用在漁村祭典,如今幾近消失,學生們在兩位藝術家細緻教導下,從描圖、塗糊、上染到乾燥,每一步都投入百分百專注,教室裡瀰漫著染料香氣與孩子們的歡笑聲,創作氛圍濃烈動人。
課程更迎來驚喜「學長講師」。九如國小校友陳坤毅受邀返校,他以珍貴照片與耆老口述史,向學弟妹娓娓道來古內惟埤的水文變遷,講述過往盛產大頭鰱、鯽魚、鱸鰻的豐饒場景。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隨後以原生生物為靈感構思圖樣,將消逝的物種透過手作重新召喚回土地。
學生廖栩寰談到創作時眼睛發亮,他說自己畫的是已不復見的烏龜,又剛好家裡也養烏龜,希望能把這份生活連結放進大漁旗裡。作品不僅展現童心與巧思,更呈現孩子對家鄉自然的深刻情感。作品完成後,一幅幅魚蝦貝類的鮮活圖像躍上旗面,教室瞬間成為小型水族圖鑑,洋溢繽紛生命力。
林嘉文表示,這項計畫揉合藝術、文史、生態與手作,是九如國小推動跨領域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他說,孩子透過親手創作,真正與土地建立情感連結。蕭尹婷也分享,九如國小多年以走讀柴山為校訂課程主軸,如今能從柴山腳下的古內惟埤延伸至工藝創作,看見孩子用心描繪「消失的生物」,深感這份文化保存的珍貴。
這些由學生與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彩繪魚旗,將於2026年4月在內惟藝術中心展出,屆時100幅古內惟水族生態圖鑑將匯聚成壯麗景象,象徵世代交會、城市記憶與文化再生。孩子的小小畫筆,正溫柔地為消逝的埤塘寫下新的篇章。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九如國小 #內惟藝術中心 #山津塢 #古內惟埤 #米糊防染 #大漁旗 #地方文化 #藝術教育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