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114年北區社區營造暨青年見學成果展分享會 展現在地行動的韌性與永續


▲宜蘭縣壯圍鄉新社社區發展協會演唱《掠鰻栽》歌謠。(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在地韌性・交織永續–114年北區社區營造暨青年見學成果展分享會」今(22)日在美學館「藝海閣」舉行,透過展覽導覽、團隊分享與現場演出,讓參與者深入理解社區如何以文化行動回應變遷、實踐永續。

明新科技大學呂明峯校長身為計畫執行單位,表示明新科大深信文化並不只是保存,而是與社區共生的日常實踐,今年計畫執行單位陪伴多組團隊在地深耕,從都市巷弄到山海之間,從高齡書寫、農村創生到青年行動,一步步看見社區在行動中累積出的韌性,也在對話中編織出世代共好的可能。


▲大合照。 (圖/記者蔣彤雲攝)

展區導覽及分享會中,由社造團隊分享行動過程中的轉折與收穫,從都市農耕、高齡共寫、聾人手語推廣、青年走讀、工藝走廊到老市場再生,展現社區如何在串連與實踐中穩健前行,為了讓青年認識全臺各地歷史文化多元樣貌,並從基礎推動社區營造人才傳承,創造青年接觸地方的機會,也以北區獲選之百大文化基地為見學場域,規劃 2 項青年見學行動方案,在展覽中展示行動成果,獲得現場高度關注,朗朗美好工作室在美學館互動館現場辦理親子共讀活動,讓與會貴賓及遊客感受繪本生活美學,提供情感連結與公共參與的起點,看見繪本社區營造的可能性。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社區營造的關鍵,在於讓地方故事持續被說出、被看見,展覽正是一個開放的交會場域,以在地韌性及交織故事永續讓我們看見地方的努力,也打開未來可能的連結。

「114年北區社區營造暨青年見學成果展」於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展出至11月27日(三)止,展覽免費開放參觀,歡迎社區夥伴、文化行動者與關心地方的朋友一同走進展場,感受社區韌性的厚度與未來行動的延續。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