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閣揆卓榮泰今(19日)公布前立委邱泰源接任衛福部長,對此醫改會發出聲明,對新任部長提出三大期許,傾聽民間與基層聲音,做一位大家的部長。
醫改會今天在臉書發出聲明,針對邱泰源接任衛福部長一事表示,新任部長要做「大家的部長」,不只是醫事服務提供者也是付費者的部長,不只是醫界也是民眾的部長,不只是衛政也是社政的部長;更要正視過去推動重大醫改施政遭阻的經驗,強化政策規劃與溝通能力,擴大開放民眾或基層醫事人員參與政策。
尤其疫後是醫療改革的重大轉捩點,不僅醫療陳痾逐一浮現,我們更見證許多大事發生,例如:健保財務困境惡化、醫事人員出走潮、醫療生態失衡、超高齡化與少子化下病人需求改變等,改變與否都取決新任部長能否為醫療品質與正義走出新高度。醫改會同時提出對新任部長的三項期許,包括「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改革,強化醫療品質與照護」、「提升財團法人醫院治理,落實醫事人員勞權保障」、「投資預防保健基礎建設,遏止醫療階級化擴張」。
醫改會三項期許如下:
動全民健康保險改革,強化醫療品質與照護
台灣人口高齡化、疾病慢性化,健保面對種種新興挑戰,包含慢性病醫療品質與共病整合、癌症治療與新藥引入等。近日更有醫界大嘆國人頻就醫,卻未必有更好的醫療結果。我國慢性病醫療品質遠遠落後於鄰近的東亞國家;而相較美國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台灣卻仍逐年上升。依本會調查分析,病人捨近求遠,就醫次數高、多科看診源自健保支付制度「論量不重質」;健保基金更因此已連年赤字,付出龐大代價也進入破產前奏曲。新政府訴求「健康台灣」,在調漲保費或打破總額上限制前,應建立在實證精神,合理評量健保醫療品質,承諾民眾健康的提升,並鼓勵重視品質的醫療團隊,提出論質、論人計酬規劃,以及改革支付制度,才有助於實際反映醫療服務的勞心、勞力與價值。
提升財團法人醫院治理,落實醫事人員勞權保障
近年頻傳無醫師、無護理、無床位、無好藥,牽動病人照護的連續性與品質,更埋下醫療糾紛的隱憂。但疫後大型醫療機構卻仍持續投資擴張規模與設備,與底層醫護人員卻疾呼血汗的光景互為矛盾,也加劇資源分布與分配的兩極化。政府訴求分配與世代正義,就更應正視長期被忽略的醫療財團法人治理。基本醫護勞權保障落伍,保障醫療勞權的法規,像是擴大醫師納「勞基法」、醫學中心1:7護病比、「醫師法」與「醫療法」落實勞權、社會公益、財務與董監事會管理的四大改革,通通原地踏步。疫後醫護人力流失是世界趨勢,血汗醫院是社會不可承受之重,友善職場是病人安全的基石,更是各界殷殷期盼。
投資預防保健基礎建設,遏止醫療階級化擴張
醫師誓詞以平等的病人健康為首要顧念,但若裝備不足仍是束手無策。國人「不健康餘命」將近8年,可能失能、臥床與慢性病纏身。早期預防花小錢,後期治療花大錢,健康促進、預防保健已是國際趨勢。政府應帶領民眾投資與儲蓄健康,善用衛生福利部醫療與社政資源,提供綜合性支持與支援、促進社區參與、改變生活型態、注重心理衛生等,要求民眾善盡自我健康管理。同時,面對蓬勃發展的醫療產業,政府除了鼓勵,不需「控管」但需要「監控」自費市場,瞭解整體概況,並遏止大醫院有限資源多用來服務有錢人、VIP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