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113年「花東音樂深根及展演計畫」播撒音樂種子    童言童語滿滿的迴響於臺東溫泉國小

[台灣新聞雲報]地方新聞中心/編輯

臺灣花東地區,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長期以來一直是臺灣音樂多樣性的發源地。由原住民、閩南、客家到外省人,各族群在此交織出豐富的文化畫卷,使音樂成為最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今(113)年推出「花東音樂深根及展演計劃」,自4月起在花蓮及臺東兩地展開音樂人交流及共創活動,並透過「音樂深根工作坊」,發掘花東地區豐富的文化根源及接續傳承。工作坊計畫針對「閩、客、原」三個不同文化群各自分組並舉辦工作坊,每場工作坊都將圍繞童謠創作,融入田野調查、實作專案及音樂創作三大核心內容,弘揚和保存各族群的音樂精髓,並各自辦理一場成果發表音樂會。

「臺語童謠工作坊」由具豐富教學經驗之年輕臺語音樂創作人楊逸文,帶領臺東縣卑南鄉溫泉國小學生,創作以臺語為主的新童謠。金曲音樂人吳永吉(董事長樂團主唱)也參與 工作坊的部份場次,指導並分享自己創作的經歷和創作的要點,使工作坊順利進行並獲得預期的目標。

兩位老師(楊逸文及吳永吉)還特別帶小朋友到錄音室錄製所創作的童謠歌曲,以慎重的態度對待小朋友的創作。歌詞內容反映小朋友對週遭生活的觀察與想法,包括魯肉飯、考試、總鋪師、阿嬤、流星等等,甚至還有小朋友在唱到「同學」歌詞「同學同學足吵的,同學同學足厚話」、「雖然以後分東西,你的笑容我會知」時表示一想到畢業後將各自分別就想哭,童言童語,令人感到樸實而純真;另「考試」歌詞中「為啥物愛考試,為啥物愛罰徛」也是小朋友對於日常生活最真實而直接的想法。

此次,臺東縣卑南鄉溫泉國小學生共同參與的「臺語童謠工作坊」在自身校園裡實施成果發表會。雖然只有短短6次課程,但通過音樂及語言的刺激,希望能激發新一代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熱情,一起在花東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播撒音樂的種子,讓新的童謠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音樂深根工作坊」不僅是一個童謠創作的平臺,更是一個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實驗場。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留意「花東音樂深根及展演」臉書粉專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官網。(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這篇文章 113年「花東音樂深根及展演計畫」播撒音樂種子    童言童語滿滿的迴響於臺東溫泉國小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Related Posts

1 of 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