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日電)舞台上搭起高於舞蹈地板的平台,舞者踏上平台,象徵出走,編舞家王宇光最新舞作「人之島」將在這周首演,王宇光說住在島嶼上的人們想出走的理由都不同,「對我來說,出走是為了回來。」
微光製造藝術總監王宇光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人之島」從發想到創作期間,他去了印尼,倫敦與日本城崎等各種「島」,「雖然去了那麼多地方,但我好像沒有找到答案,而是帶回更多問題,這也讓我不斷用舞作來解答。」王宇光說,透過對其他世界的瞭解跟發現,「更確信知道我自己是誰。」
王宇光說,這支舞作像是透過來自兩個不同文化的對話或提問,透過各種震動跟搖晃,讓生命的重心更扎實,對自己更有自信。「一開始我是非常沒有自信的,我覺得來自印尼的舞者達奈(Danang Pamungkas)身上有太多傳統,他來台灣行李箱裡就印尼面具跟印尼傳統舞蹈腰巾sampur,那我的傳統是甚麼?」
王宇光說他不跳原住民舞,也不跳民族舞,「我開始自我懷疑。」
直到一次排練,王宇光打開一塊塑膠布朝空中拋飛,「只見塑膠布飛在空中不到一秒,但卻不斷變形,這讓我恍然大悟。」
王宇光說,就像台灣雖是一座這麼小的島,但島上有各種語言跟信仰,因為自由跟民主,相互包容,「我們是一座沒有形狀的島嶼,柔軟卻珍貴。」這讓王宇光對自己的困惑逐漸消失,用舞作探索自我認同。
王宇光與達奈兩人同為雲門舞集2的舞者,「我們算共患難,每次跳完後被留下來交代要改進的筆記,常常是我們兩個。」就這樣兩人成為朋友。2011年,達奈回到印尼家鄉創立舞蹈團跳傳統舞蹈,直到2019年王宇光踏上「流浪者計畫」旅程,要找跟自己身體一樣重的大魚,兩人再次聯繫並展開創作計畫。
王宇光說,台上的平台可以是一艘奔向自由的船,也可能是一座受困的島,他與達奈踏上平台,靠手相互牽繫,試圖找到身體的重心與平衡。兩人的身體也像是不同的島嶼,「我們在舞作中互相支撐,也會失敗跌倒,但跌倒其實非常珍貴,如果不經歷跌倒,就不會勇敢嘗試與探索。」
身兼編舞家與舞者,王宇光還不願意放棄其中一樣,「回到家全身痠痛,會疑問自己到底在幹嘛,但我覺得既然一切疑問從身體發生,我就讓身體直球對決,體驗更多生命經歷,找到解答。」王宇光說就像編舞時會想著跳舞,跳舞時又會想著舞團的營運問題,「至少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跟我一起創造未來。」
2024國家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王宇光「人之島」將於10月4日到6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編輯:李亨山)1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