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出席「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座談時,他在會中指出,希望藉由此行向美國各界傳達,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將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更首度提及,他對於北京的意圖,不會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對美國支持台灣的安全,也不會視為理所當然。
中午到「外交關係委員會」午餐座談,現場20多位學者,原訂中午12時30分開始,侯友宜車程稍有延誤,12點40分才抵達,一小時的座談,在場學者專家著重於國防、外交、兩岸,尤其台海問題。
「外交關係委員會」與會學者來自金融界、科技界、商界,有人關注台美雙重稅、半導體,但絕大多數集中於台海危機與國防問題,侯友宜也至少兩次表達,「北京是一個極權的制度,會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一小時座談會 侯友宜絕大多數聚焦國防
會中,侯友宜提出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預防行動中心定期出版的「預防優先次序調查」年度報告,顯示自2021年起,台海危機已連續3年被列為全球潛在衝突第一級/最高優先。他表示,這代表一旦兩岸爆發軍事衝突,將嚴重衝擊美國的國家利益,也證明台海局勢牽一髮動全身,與印太區域秩序息息相關。
「他說的,是美國人非常想聽的。」與會的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指出,一小時座談中,侯友宜絕大多數聚焦國防,「他雖然沒有說出口,但表達方式與內容,已經明顯和前總統馬英九非常不一樣」。
余文琦還原會議過程。她表示,侯友宜開宗明義直指,他認為國防與國安原則與原理相同,原因來自侯是警察出身,帶過幾萬名警察。
侯:關鍵不在兵役長短,而是面臨多少威脅
侯友宜7月曾因「役期恢復四個月」引發爭議,儘管他多次強調「確保兩岸穩定和平」,仍被認為兵役議題是「必考題」。
余文琦說,侯友宜在會中直指,台灣的問題在全民防衛意識不夠,並指當選後,後備部隊要加強,國防預算也要提升支援兵役,也要讓美國人覺得「和之前的國民黨不太一樣」。
也有與會人士說,侯友宜在會中確實有提到蔡英文總統將兵役役期從四個月恢復到一年,並表達關鍵問題在全民對威脅認知不夠,侯還提到,「關鍵不在兵役長短,而是面臨多少威脅」,威脅的不只是台灣、也包含周邊區域。
據轉述,侯說,民進黨執政之下,並未讓民眾感受到威脅與危險,認為台灣會受到幫助,憂患意識不足。但台灣自身國家安全不能指望他人幫忙。他擔任總統,要透過提升國防預算、加強後備部隊等各項政策,讓全民了解軍事安全威脅。
侯友宜和馬英九有所區隔 「大家有點Surprise」
侯友宜在會中說了許多個人故事,提到30多年前他是台灣第一個警察代表到中國大陸談判千島湖事件,當時有23名台灣人死亡、兩岸卻沒有合作機制。他強調,當時北京給的內容都很模糊,但他的立場很強硬,把台灣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台灣不要怕對手。」侯友宜多次強調台灣要加強實力,也不要將美國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這些美國人可以聽。」余文琦說,侯友宜和民進黨最大區別是「他願意和北京談判」,但她也很想問,「侯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有何不同?」但現場太多人要發問,最終沒能問出這題。
侯友宜轉變成「和平鷹」 更有談判籌碼
翁履中表示,侯友宜定調為「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代表台灣可以取得兩方的信任,扮演橋梁,不必成為棋子。更不會天真地認為,只要台灣配合,武統就一定不會發生,因此該做的準備不能少。
相較於蔡英文總統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到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四大支柱」,翁履中表示,基本上民進黨論述中,兩岸沒有和平對話的基礎,國民黨仍有基於憲法九二來對話的主張來作為護欄,是過去藍綠最大的差別。
不過,他進一步形容,侯友宜與過去深藍最大的差別在於「和平鴿」轉換到「和平鷹」。過去藍營強調和平,卻難以突破;當國際局勢變化、世代認知改變時,對話時,從軍事到經濟,也應更強悍,前提是必須成為體質更健全的政治實體,展現一定實力,才有談判籌碼。
學者評價侯「務實沉穩」 藍營須擺脫過去路線
余文琦說,侯友宜離開外交關係委員會座談後,現場學者略為討論,認為侯講得不錯,「是很務實的人」。她坦言,新聞上常見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談話似乎都有些「亂」,過去從媒體中認識的侯友宜也有些「無聊」,但實際聽完論述有所改觀,「在務實中,更加沉穩」。
相較郭、柯,賴清德也較為沈穩,余文琦不諱言,侯、賴都是很「正」的人,若是兩人對決,其實還不錯,至少都是想為人民做事。
她認為,兩人要脫穎而出的區隔點「會是在內政」,外交方面。她認為,國民黨這次為了選贏,勢必會擺脫過去路線,也正因為侯友宜的背景,更本土、更台灣、更有台灣意識,「也是更符合現在美中台趨勢需求的路線」。
務實主張vs.四大支柱 學者:侯勇敢直球對決
左正東表示,此外,賴清德稱「不排除兩岸對話」,但卻對兩岸對話採取消極態度,而賴清德屢屢否定九二共識,則讓兩岸對話缺乏必要條件。可以說,賴清德的四大支柱,反映民進黨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包袱。
其次,侯友宜也有效回應外界對國民黨路線的誤解。左正東說,過去很多人認為國民黨只重視兩岸對話,忽略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侯友宜在美國強調對中共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是要讓美國放心,國民黨執政不會忽略加強國防,更不會把兩岸交流當作立刻藥到病除的萬靈丹。兩岸關係重回穩定,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他說,可以說,侯友宜要讓美國對國民黨保持懷疑態度的人士,對國民黨能建立正確認識,特別要讓美國更多人正面看待國民黨一貫主張的對話路線。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國民黨過去保持模糊的問題上,勇敢的直球對決,也要在美國政策圈關心的問題,提供可行的方案。他認為,如果能把這些想法有效地傳達,可以讓美國各界人士在侯友宜身上看更符合台美雙方利益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