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與司法官共織綠網!  林業保育署與司法官學院深化林業保育合作


▲學習司法官與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同仁於烏來法蒂瑪聖母朝聖地前植樹後合影(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為深化司法機關與林業保育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未來審判及偵查實務中讓森林法案件能獲得適切處置,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第65期學習司法官於日前於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進行為期兩週的林業保育工作觀摩,適逢年度植樹月,學習官們不僅親手參與植樹綠化工作,更深入山林裡的被害現場,了解林業工作對於國土保育的重要性。

活動期間,學官們在工作站同仁帶領下,參與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及烏來法蒂瑪聖母朝聖地的植樹活動,親手種下樹苗,為臺灣山林增添一抹新綠,學官表示,在植樹過程中,學習到關於樹木週期、植物共生等過去沒有深入思考過的事情,從植樹活動可以衍生的是,林木不是一直種、避免砍伐,就會讓樹一直活著,如果沒有定期的除去一些樹木並維護,反而會使森林老化。


▲學習司法官挖掘植穴_(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學官們說,植樹也可以是推展原生與保育需求植栽移地復育的一種方式,透過植樹推廣工作,確實能讓人民更有森林保護意識,在種植原生樹木的過程中,從挖洞、搬運樹苗到植樹、回填泥土,最後為樹木命名、掛牌,不僅象徵對自然環境的承諾,也讓司法官們從實作中體會林業保育的重要性。


▲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森林護管員(右1)領學習司法官於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種植原生樹木-流蘇(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另外,在竹東工作站的帶領下,學習司法官也實地走訪大鹿林道廢棄物傾倒案件現場,感嘆不肖業者因貪圖節省數萬元處理費用,所造成後續追緝犯罪與回復環境原狀需付出之數倍成本,並與林業單位探討如何運用司法力量更有效地打擊環境犯罪。

盜伐點的觀摩行程讓學官們體認到美麗山林背後的傷痕與衝突,學官在看過盜伐現場後,深切的感觸到儘管深知盜伐案件背後成因盤根錯節,但親眼看見樹齡達百年的臺灣肖楠,盤踞在崖邊的樹頭被鏈鋸切出深淺不一、宛如慘烈刀傷的缺口時,如同見證在深山裡無聲的罪行在眼前發生,深刻的無力感於心頭浮現,感受到自然資源掠奪背後的美與暴力共存,這是單純報導、法律卷宗所無法完整傳達的。

新竹分署特別安排三天兩夜北插天山偏遠巡護工作,適逢冷氣團及降雪,更讓學官們親身體驗林業人員在艱困環境下的執勤日常,從山林巡護到生態復育,這段經歷不僅加深他們對林業工作的認識,也強化了對環境保護與司法執法結合的理解。

新竹分署表示,這次的跨領域交流有助於培養具備環境意識的司法人才,未來在審理相關案件時,能更全面地考量生態與社會的平衡,實務觀摩中也帶入了近年林業保育署與原住民社區部落間共享山林的議題,這是司法單位未來在面對山林中發生的案件時,不可或缺的考量要素,也體現了林業保育面臨的挑戰與需求。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植樹與學習之旅,更是林業與司法機關協力守護臺灣自然資源的具體實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期盼未來雙方能持續深化合作,共同為環境永續與正義實現貢獻心力。

Related Posts

1 of 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