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時報/記者吳玉芬嘉義縣報導〕日前一位69歲女性,因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在家人催促下到醫院就醫,經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赫然在大腸內發現兩條蛔蟲,令醫師大感驚訝,經詢問得知,病人家中養豬,平時會用豬糞做有機堆肥種菜,病人又愛吃生菜,可能因此讓蟲卵有機會進入體內,所幸給予蛔蟲藥治療後,已成功驅蟲。
肝膽腸胃內科曾勗桓醫師指出,這位69歲女性來到診間,主訴近日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先安排胃鏡及超音波檢查,都未發現問題;進一步經由大腸鏡檢查,赫然在乙狀結腸發現兩條白色蠕蟲,將蟲子抓出送病理科檢驗,得知竟是長約20公分左右的蛔蟲。
曾勗桓指出,通常腸道常見的寄生蟲包括原蟲感染及蠕蟲感染,因為蛔蟲在公共衛生十分良好的臺灣已很罕見,經由了解後,得知病人家中是養豬戶,而目前比較常見的蛔蟲主要寄生在人類跟豬隻身上,會交叉感染,因此可能病人家中所飼養的豬隻已有感染到蛔蟲,再加上家中種的菜是使用有機堆肥施肥,平時家人都吃自己種的菜,而這個腸道裡的蟲可能就是從生食生菜風險、生物堆肥風險、自種蔬菜風險等而來。
曾勗桓表示,蛔蟲感染主要是將蟲卵食入體內,進入腸道後,卵孵化為幼蟲,幼蟲會穿過腸道進入肺部,在肺部住一段時間,因此有些人一開始會出現肺部症狀,如咳嗽、發燒、喘及血痰等,病人咳出含有幼蟲的痰後,再吞回腸胃道,慢慢長成成蟲,並出現成蟲可能會造成的症狀,如腹脹、腹痛或是營養吸收不良、體重下降等症狀,如此不斷循環。
蛔蟲的治療可以分成一次性投藥或三天口服的短療程,在治療完一次後,相隔一至三個月還需再進行第二次治療,以便殺死後續孵化幼蟲,這位病人在治療後也已恢復健康,曾勗桓提醒,預防蛔蟲感染,要注意手部清潔,若是生菜使用有機堆肥,也有污染的風險,若要生食生菜,也務必要注意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