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傳媒/記者許玉枝報導】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今(2025)年規劃「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也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木雕藝師蔡德太國小畢業開始學習鑿花雕刻,在貧困的環境下磨練心志,勵精技藝,從設計、繪圖到雕鑿無一不精,工法細膩精巧,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木雕藝師之一,2020年更榮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人間國寶」。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木雕是生活中既可賞又可親的工藝,從事木雕至今已五十年的蔡德太尤其擅長鑿花,廣用於生活民藝、寺廟建築構件與裝飾,國內許多知名廟宇如鹿耳門天后宮、南鯤鯓代天府、臺北關渡宮、大龍峒保安宮等皆可見到他不同時期的作品。蔡德太提到,年輕時曾眼見木雕工廠老闆因為訂單量大卻不諳技藝而求於他人,當時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學會所有工序與技法,所以當其他人著眼於賺錢,他仍堅持慢工細活的琢磨功夫,以一股傻勁與沉著耐心厚植實力,等到大工程機會來臨時不但駕輕就熟,精湛技藝下完美的呈現更令他備受肯定,甚至連遠在新加坡的蓮山雙林寺都慕名而來,禮聘他擔任寺廟木作主匠長達二十餘年。
蔡德太表示,鑿花技法可分圓雕、透雕、陰雕、浮雕、立體雕,無論何種雕法都必須胸有成竹才能下刀,因為木雕是「減法」工程,一旦塑形打錯便無法補救,因此掌控刀具至關重要,平均一天拿雕刻刀超過8小時,他笑說拿刀比拿筷子更穩。除了耐得住枯燥乏味的工作外,年輕時便十分有企圖心,更常利用下班後時間自學繪圖,深入了解木雕的結構邏輯、透視概念、凹凸面與高低點,對於題材構圖、空間佈局以至線條都掌握得宜;而為了精準運用材質,也常去臺南公園觀察樹的生長與形狀,思考如何順著木材的軟硬紋理等特性雕鑿造型。蔡德太以過人的悟力不斷地突破並融入自我想法,也因此他的作品無論人物、祥獸、花草蟲鳥,總是靈動有神,彷彿從木裡騰躍而出。
畢生投入木雕,對自我要求極高,蔡德太重視技法外,也講究作品背後的典故與文化。2021年,他費時考究比對、精心雕鑿的「36官將」完成,題材豐富,人物座騎廣博,栩栩如生,為重要經典之作,所留下的傳世技法,成為年輕後學者學習標竿。目前作品也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欣賞。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魅力。臺南精彩活動不間斷,觀旅局推出「4-5月來臺南,住一晚送一晚」專案(4/1-5/31)、台南最強考運散策導覽路線(4/21-5/24)、520愛情許願池好禮雙重贈活動(5/17-6/30)等等,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圖文/張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