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中山醫大「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登場 150名學子體驗醫學專業與人文實踐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前排左四)、副校長林俊哲(前排左三)與校內師長出席「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與參與的高中生合影。圖:中山醫大 提供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由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臺灣醫學會與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用心動手又動腦的醫學人文實踐之旅」,今(24)日下午於中山醫大登場,吸引來自全台150位高中生參與。活動結合臨床決策、急救實作、醫學人文與虛擬解剖四大主題,讓學員深入醫療現場,親身體驗醫學專業與人文關懷的真實樣貌。

高中生物科技營中,心臟內科醫師莊曜聰透過活潑的動畫形式帶領學生了解心律異常的判讀圖:中山醫大 提供

本次研習營延續臺灣醫學會年會期間的青年活動傳統,由中山醫學大學進一步推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與醫學啟蒙。課程由該校醫學系教師與附設醫院臨床醫師親自授課,除傳授基礎醫學知識外,更強調學生在真實醫療情境中培養同理心、判斷能力與臨床思維。

神經外科醫師陳建翰引導學生模擬急診情境,體驗醫療判斷與臨床溝通的挑戰圖:中山醫大 提供

開場課程「頭殼壞去──從頭部外傷探討腦神經的奧秘」,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建翰主講。他從青少年意外死亡率最高的頭部外傷切入,延伸至腦中風、腦出血與創傷性腦損傷等常見急症,引導學生模擬急診現場,練習腦部影像判讀、緊急手術判斷與與家屬溝通的臨床情境,課程內容緊湊,臨場感十足。

隨後由心臟內科醫師莊曜聰主講的「怦然心動的心律歷程」,透過實際心電圖案例,引導學生觀察心律變化,並結合心臟解剖與傳導路徑,深入淺出說明心律不整的成因與診斷邏輯,並帶領學生練習CPR與AED操作,強調臨床知識與急救技能並重。

學生配戴 3D 立體眼鏡,透過zSpace觀察人體構造,體驗沉浸式學習圖:中山醫大 提供

「科技與人文的反思」課程則由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家揚授課,他從實際診間故事出發,探討AI輔助診斷與預測醫療的發展現況,引導學生在面對醫療科技迅速發展之際,思索醫師如何於科技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他也透過家庭照護、偏鄉醫療等實例,分享醫療現場的倫理選擇與價值判斷。

學生使用虛擬解剖桌,透過數位筆進行解剖操作,加深對器官位置與病理變化的理解圖:中山醫大 提供

壓軸課程「人文與醫學科學整合的解剖」,由解剖學科主任曾拓榮教授親自帶領高中生實際操作中山醫大配置的虛擬解剖桌及zSpace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教學設備。學生能夠進行人體分層觀察與互動式學習,從頭頸到胸腹腔器官結構一覽無遺,並模擬常見病變的解剖變化,讓學生在虛實整合的科技體驗中,加深對醫學科學與人文整合的理解。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醫學不應只是象牙塔中的專業知識,更應貼近人群、回應社會需求。他期盼透過這場結合實務操作與人文思辨的營隊設計,能激發青年學子對醫療的熱情與思考,讓醫學教育的種子得以在心中萌芽,進一步培養兼具專業與關懷的未來醫師。

這篇文章 中山醫大「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登場 150名學子體驗醫學專業與人文實踐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