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胃食道逆流為胃內容物,如胃酸、食物、膽汁,不自主地逆流至食道、喉嚨,引起不適症狀的慢性消化性疾病。
網路中流行的搞笑影片,能讓我們心花開。但是小心,搞不好你正在「吃」咖啡、「喝」甜食的時候,夜夜被灼熱感吵醒、吃飽就喉嚨緊縮、連說話都沙啞的,這些症狀開始出現,那就一點都不好笑了。
根據統計,胃食道逆流除了讓人「食之無味、夜不能寐」,還可能影響情緒,甚至提高憂鬱症的風險。長期逆流不僅讓食道發炎、潰瘍,還可能造成狹窄,甚至提高食道腺癌的機率,這絕對不是吃個胃藥就能解決的事。
逆流症狀不只是「火燒心」,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肝膽腸胃科陳韋志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胃酸逆流、胸口悶痛、吞嚥困難、打嗝。另外,還有多種不典型症狀包括: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喘鳴(類似氣喘發作)、口臭、慢性咳嗽、咳血吐血絲、甚至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生長遲緩。這些症狀不只出現在年長族群,年輕人也越來越常見,這跟外食、壓力爆表、睡前吃宵夜、久坐不動脫不了關係。
陳韋志醫師也表示,治療不只靠藥,生活調整才是關鍵!目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式包括:抑制胃酸的藥物(如PPI)、調整生活習慣:少吃多餐、避免刺激食物、餐後不立刻躺、戒菸戒酒、睡前2-3小時避免進食。針對難治型或反覆發作的患者行手術治療。
陳韋志醫師指出,治療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止酸」,更是要防止併發症與癌變風險。因此,若有長期症狀,建議進行胃鏡檢查,觀察是否已有巴瑞特食道病變。
內視鏡抗逆流術:七成患者症狀改善。針對反覆胃酸逆流或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臺南醫院提供「內視鏡抗逆流手術」治療方式,透過電燒或黏膜切除的方式,在胃食道交界處「收緊閥門」,幫助胃酸別再亂串門子。此技術在臨床上已證實能改善約七成患者的症狀。
若檢查發現已有癌前病變,也能進行射頻燒灼術,有效清除病灶。這項技術在2024年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指引中也被列為治療巴瑞特食道變化的重要方法。
身體的警訊,別當成鬧鐘按掉!陳韋志醫師提醒,當你的胃開始「發火」、喉嚨「有感」、睡覺「驚醒」,就別再忍了。定期檢查、健康飲食、保持良好作息,搭配適度運動,不只讓你睡得好、吃得香,還能延長治療效果、防止復發。
陳韋志醫師
現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師資
專長:大腸鏡和胃鏡併內視鏡相關治療術、腹部超音波、肝炎及腸胃科相關臨床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