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開幕 跨時代地域的記憶召喚


▲縣長楊文科親自從木箱中取出蔡蔭棠於1926年創作第一件油畫作品「新埔」。(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今日於「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開幕式中,親自將蔡蔭棠於1926年創作第一件油畫作品「新埔」,從運送的木箱中取出,為精彩的展覽拉開序幕,楊縣長表示,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展示,更是一段橫跨時代與地域、情感與歷史的記憶召喚,「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展出,邀請民眾一起欣賞新竹縣的藝術瑰寶。

楊縣長說,蔡蔭棠是新埔鎮的傑出前輩畫家,他的子女蔡世英先生聽到新竹縣要新建美術館後,在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及前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館長潘?陪同下拜會縣府,表達願意將父親的畫作回歸故鄉,因此今天的「歸鄉」開展非常令人感動。


▲「歸鄉-蔡蔭棠作品返鄉紀錄特展」開幕式。(圖/記者蔣彤雲攝) 

展覽呈現了縣府團隊近1年半與家族溝通與努力,獲得蔡蔭棠家族無私捐贈共計707件原作及1500餘封信件、手稿、日記與相冊等文獻檔案的過程,藝術寶藏終於回到家鄉新竹,「歸鄉」主題策展,顯示蔡蔭棠家族20餘年的深切冀盼,也點題藝術作品與文物的終有歸宿,更是明年度文化局30週年,將推出蔡蔭棠主題大展的預告

文化局長朱淑敏指出,本次展覽內容除了蔡蔭棠不同時期的風格代表作,也藉由紀錄片、大量老照片、畫家的畫室情境佈置等,在與作品的光影交錯之間,構建藝術家身影的印象,突顯蔡氏家族託付的情意。

序章雖然規模小,但展覽仍特別精選藝術家的風景代表畫作近二十件,臺灣部分,包含1926年創作的第一件油畫作品「新埔」,是蔡蔭棠青少年時,描繪故鄉新埔的風光,見證其早期習畫歷程的珍貴作品,亦呈現畫家居住臺北時期作品如「新莊河邊」、「紅樓與白樓」、「植物園」、等,此階段他逐漸展現個人畫藝本質,創作風貌呈現獨特的自我品相,值得細細品味。展場中藉由影片,也帶出藝術家橫跨臺灣、日本、美國的畫作影像

為讓觀眾飽覽台灣風景之美,精選畫家多次遠赴嘉義東埔山巔的創作,包括「東埔風景(玉山)」及「玉山」等作品。從畫家厚重堅實的筆觸中,傳遞出深邃的意境與內心告白,展現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對土地的深情。

朱淑敏也說,展覽以「歸鄉」策劃的意義,傳達出不僅是畫作的圓滿歸鄉,更是見證藝術家生命故事的行動。文化局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籌建新美術館,目的是與全民共享藝術果實,更是藝術創作者與家屬,以及新竹縣美術館,三者秉持保存、傳承文化的共同信念,互相敞開懷抱、信任彼此的合作證明。

文化局將建立特藏檔案,進行初步的梳理研究,於明年三月「文化三十」週年慶時推出「歸鄉─蔡蔭棠主題特展」,完整展出藝術家不同風格、主題的創作,以及作品背後的故事,歡迎民眾再次前來享受臺灣美術史上的多彩篇章。

Related Posts

1 of 3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