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為響應8月12日國際青年日,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於今(114)年7月至8月策劃「青年國際沙龍」系列活動,透過跨文化講座與創作分享,培養青年國際視野與文化理解力。首場沙龍今(30)日於駁二藝術特區Pinway八號倉庫登場,邀請台灣作家張人杰與法國藝術家克里斯(Christopher Boyd),以「創作人生|用書寫、用繪畫,留下痕跡」為題,分享跨域創作經驗,展開一場文化觀察與創作表達的深度交流,現場反應熱烈、靈感迸發。
青年局長林楷軒表示,現代青年面對的挑戰不限於職涯選擇,更需具備理解多元、跨文化溝通與公共參與的能力。青年局希望藉由「青年國際沙龍」打造一個跨文化交流平台,拉近青年與世界的距離,並邀請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與青年近距離互動,激發年輕世代對世界的觀察力與表達力,進而培養參與全球公共事務的素養與國際視野。
沙龍上半場由工程師轉型為作家的張人杰開講,他除分享從理工男到文學創作的自身經歷,也提出職涯轉彎的觀察和建議。他提到:「職涯並非直線,而是一條探索與選擇交織的路徑。」他也談及旅居柬埔寨與美國期間,如何在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的落差中,重新找到創作的根基與定位。
接續登場的法國插畫家克里斯(Christopher Boyd),曾設計高雄「2025法國生活節」主視覺,他以畫筆記錄他眼中的台灣風景,從早餐店、騎樓到巷弄角落,細膩捕捉在地風景與人情。他分享道:「在法國,人們習慣放慢步調感受生活;而台灣的熱情與緊湊節奏,讓我驚訝又著迷。」即使存在語言隔閡,他仍選擇以畫作作為溝通媒介,「我的畫裡藏著我對台灣的好奇與迷惘,更蘊含著重新看待世界的角度。」」
活動中特別安排「你眼中的台灣 vs 他眼中的台灣」互動橋段,克里斯展示一幅描繪台灣早餐文化的插畫,並邀請青年從異國視角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樣貌,台上台下交流熱絡,對話之間激盪出豐富觀點與創作想像。
現場參與的美籍青年美國籍John Santangelo表示,過去總認為寫作是文科生的專長,但從張人杰的分享中看見理性邏輯也能轉化為動人的故事,讓他對跨領域轉職充滿信心,也開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說出生活觀察;另一位學員李子欣則提到,克里斯以插畫捕捉台灣日常,用異國視角呈現熟悉場景,讓她重新看見生活的細節與溫度,也激發她想記錄與珍惜平凡中的美好。
高市青年局舉辦的「青年國際沙龍」,將於8月12日、13日續辦「創作、創業、創品牌,從世界找到自我定位」及「說出國際觀、拍出世界共鳴」兩場沙龍,內容將聚焦創作、創業與國際溝通。凡設籍、就學或就業於高雄市,年齡介於16至35歲的青年皆可報名(https://reurl.cc/eMQLlL),相關資訊可追蹤青年局FB、IG及LINE官方帳號(@youth.kcg),掌握最新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