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他曝「沒朋友也不想社交」掀網友共鳴:真的累

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知名社群平台Dcard上發文,分享自己的社交困境,引發廣泛討論。該網友表示,自己的通訊軟體只有同事、廣告和家人會傳訊息,想要約朋友出遊卻無從下手,有時會感到失落,但又懶得主動社交。

這位網友強調,她所說的「沒朋友」並非自嘲,而是真實的生活狀態。她的社群軟體除了家人和同事的訊息外,大多時間都十分安靜。Facebook朋友名單幾乎沒有互動,Instagram更是沒有粉絲,只是用來瀏覽感興趣的內容。雖然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孤單,但她表示並不會特別羨慕他人。然而,在需要夥伴才能完成的活動時,如組隊玩遊戲,她仍會感到些許失落。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懶得社交」。該網友坦言,許多朋友關係因為她單方面沒有回覆訊息或持續聯絡而逐漸疏遠。她認為社交活動消耗大量精力,直言「有時候真的覺得人類很複雜」。

這篇貼文引起了大量網友的共鳴。許多人表示自己也處於類似的處境,有人感嘆「每次看到別人有認識幾十年的好朋友,其實都會蠻羨慕的」,也有人指出「覺得獨自生活的人成本很高,社會也不是為了獨居者設計的」。還有網友分享道:「有時候看到別人一群好友一起聚餐出國玩也很羨慕,但要讓我認真去社交想話題又好累」。

然而,也有不少人選擇安慰自己,認為舒適才是最重要的。有網友表示:「我也覺得社交很累,淡掉很多人,但還是每階段留一兩個好的,目前這種社交頻率我能接受」。另一位網友則說:「我也是沒朋友,不喜歡社交,覺得和人聊天很累,喜歡一個人覺得這樣很自在」。

這個現象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越來越普遍的「社交無力症」。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雖然擁有更多的社交工具,但實際上的社交質量卻可能下降。許多人感到社交壓力大、耗費精力,因此選擇減少社交活動。

專家指出,適度的社交對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但每個人的社交需求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和頻率,而不是強迫自己融入不舒服的社交環境。同時,也要警惕長期缺乏社交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孤獨感增加、抑鬱風險提高等。

總的來說,這個話題引發了人們對現代社交方式的深度思考。在追求高效率生活的同時,如何平衡個人需求和社交需求,成為許多人面臨的挑戰。專家建議,可以嘗試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擴展社交圈,而不是勉強自己進行不舒服的社交活動。

Related Posts

1 of 33,242